名著阅读之《红岩》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红岩》为阅读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英勇斗争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通过深入阅读《红岩》,学生能够提升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增强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的思辨思考,形成对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认同和传承。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理解《红岩》中主要人物如江姐、许云峰等形象特点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2.情节发展把握: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理解情节安排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难点:1.历史背景理解:学生需结合抗日战争背景,理解小说中人物行为的社会历史意义。
2.革命精神的感悟: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抽象出革命精神,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解决办法:1.通过课前预习,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人物行为的社会背景。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化认识。
3.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红岩》原著,便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红岩》相关的图片、地图、人物画像等,以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多媒体资源:搜集与《红岩》相关的视频片段、历史纪录片等,辅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并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红岩》节选段落、人物关系图等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红岩》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江姐这一角色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红岩》节选,了解人物和情节。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围绕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以笔记或思维导图形式提交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提高预习效率和资源共享。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红岩》相关历史背景视频,引出小说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红岩》中革命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和行动逻辑。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许云峰为何选择牺牲?”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小说主题和人物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岩》人物分析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红岩》相关的书籍或电影,供学生进一步了解。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阅读推荐书籍,观看相关电影,加深对《红岩》的理解。
反思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红岩》原著及相关作品:除了《红岩》本身,还可以拓展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家》、《春》、《秋》,以及与《红岩》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回忆录,如《渣滓洞的回忆》、《红岩烈士传》等。
2.抗日战争历史资料: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地图、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红岩》所处的历史背景。
3.红岩革命遗址:介绍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遗址,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4.红岩精神研究:搜集关于红岩精神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探讨红岩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拓展建议
1.人物分析拓展:
-深入研究江姐、许云峰等主要人物的生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