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年级
五
学校
设计者
教材简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文中使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突出了小艇给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情趣。
一点
人文主题: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层万花筒(世界各地,领略异国风情)
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四线
语言线: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场景。
思维线: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审美线:体会动态和静态中的威尼斯,感受小艇带给威尼斯的情趣。
文化传承线:领略异国风情,感受世界各地多元文化。
教学目标(分课时写)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字,会读写“纵横交错、船艄”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目标:
逐层理解为什么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小艇给城市带来的情趣。
能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场景。
教学重点
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逐层理解为什么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小艇给城市带来的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小艇给城市带来的情趣。
2.能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场景。
教学过程:六程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所有字体要求:1.大标题楷体小四号加粗2.其余楷体小四号。)
导入明目标
读单元目标
1.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设计意图:复习单元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阅读目标,更好地进行对文本内容的探讨和学习。)
二、找法解内容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用的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段意串联法)
汇报主要内容:
(1)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2)小艇奇特的外形特点以及坐在船舱里的感受。
(3)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4)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解内容的方法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能巩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对文本新内容的学习。)
三、品读养人文
1.出示第2自然段的内容
(1)理解英尺
(2)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的小艇的特点。
(3)对比
a.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b.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哪段话写得更好?好在哪?
引出课后思考题3: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体会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帮助更好的了解小艇的特点。
(2)体会由静态到动态的描写,让小艇的样子更加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过渡: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出示第3自然段的内容
(1)老师适当放慢速度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一边听一边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觉。
(2)学生交流: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舒服、新鲜、有趣)
(3)体会坐在小艇游览的动态情趣。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出示第4自然段的内容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正面、侧面)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因为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久天长地驾驶小艇,熟能生巧,练就了这身好本领。
(3)体会行船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品读感悟,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过程,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
四、寻点搭支架
1.学习第5、6自然段
(1)用列表格的形式,罗列出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坐小艇去干什么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
什么人
坐
小
艇
干什么事
白天
商人
沿河做生意
晚上
看戏的人们
(2)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呢?
清晨,踏着晨曦,迎着朝阳,()坐着小艇()。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坐着小艇()。
周末,()带着()坐着小艇()。
2.出示第6自然段的内容
(1)请同学们自学第6自然段。画出动态描写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