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水浒传》为阅读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其丰富的文学魅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理解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水浒传》的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分析《水浒传》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关联。
难点:
1.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理解《水浒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
2.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人物行为的社会原因。
3.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直观感受。
4.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人物情感,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选取《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升分析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学软件应用:借助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原著或相关研究资料,拓展知识面,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水浒传》的插图或相关影视片段,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
举例说明:选取《水浒传》中的典型片段,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等,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原因,探讨《水浒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
3.深入探讨(约30分钟)
人物性格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如宋江的智谋、林冲的刚烈等。
社会背景解读: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水浒传》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的关联。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人物情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4.小组合作(约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如“智取生辰纲”。
小组汇报: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分析或情节解读的短文。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某个章节,做好笔记,为下次课的讨论做准备。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布置思考题:提出与《水浒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浒传》原著选段: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经典章节,如“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以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水浒传》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一些关于《水浒传》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帮助学生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这部作品。
-《水浒传》改编作品:推荐观看《水浒传》的影视作品或话剧,如电视剧《水浒传》、电影《英雄本色》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丰富对作品的认知。
-《水浒传》人物关系图:提供《水浒传》中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拓展建议:
-阅读原著: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通过深入阅读,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观看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水浒传》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印象。
-参与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关于《水浒传》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提高写作能力。
-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