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本单元主要围绕明清时期的讽刺小说进行学习,其中《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所著的一部重要作品。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具体内容包括:
1.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3.艺术特色与讽刺手法
4.作品主题与社会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儒林外史》,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认识儒学对社会的影响,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价值。
2.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掌握讽刺手法的运用。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感受《儒林外史》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史、作家生平和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
-学生对明清时期的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的阅读经验。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如人物分析、情节梳理、主题探讨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名著阅读通常持有积极态度,对《儒林外史》这样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可能感到新颖有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深入理解作品。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更倾向于老师的引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儒林外史》中的文言文表达和古代文化背景感到陌生,理解上存在障碍。
-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层含义的把握可能较为困难,需要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时,可能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相互启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儒林外史》相关章节,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人物关系图、时代背景资料等,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明清时期的文学瑰宝。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很好,有同学提到了《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部作品,它同样出自明清时期,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儒林外史》。
二、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1.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请大家先了解一下《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吴敬梓是清代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科举制度的种种磨难,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那么,请大家翻开教材,阅读关于吴敬梓的简介。
2.现在,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吴敬梓的了解。有哪些信息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究《儒林外史》的主旨内容。首先,请大家阅读第一回《范进中举》,注意观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现在,我想请大家谈谈你们对范进这个人物的理解。他在故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引导学生分析范进的悲剧命运,以及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二回《王冕画像》,思考王冕这个人物与范进有何不同?他的形象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的独立人格和清高,以及与范进的对比。)
四、全文侧重点讲解
1.现在,我们来重点关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请大家找出几个典型的讽刺例子,并分析其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如夸张、对比、反讽等。)
3.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作品中的主题。请大家思考,《儒林外史》想要传达哪些主题思想?
4.(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对人性弱点的揭露等主题。)
五、小组讨论与分享
1.现在,我想请大家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作品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六、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