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01].docx
文件大小:1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1-28
总字数:约2.87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3)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儒林外史》的深入阅读与分析,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与讨论,提升学生准确、流畅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儒林外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通过阅读《儒林外史》,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如杜少卿的正直、善良,虞博士的聪明、机智等。

②分析《儒林外史》中的典型情节,如考试作弊、官员贪污等,揭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儒林外史》独特的讽刺手法和语言风格,如夸张、比喻、反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②深刻把握作品中所表达的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和文人境遇,以及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探讨。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和《儒林外史》原著或相关阅读材料。

2.辅助材料:收集古代科举制度图片、视频资料,以及与《儒林外史》相关的评论文章和学术分析,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座位按照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布置,设置一个中央展示区,以便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和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对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举例说明:以杜少卿和虞博士为例,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风格,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他们的问题。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和语言风格,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原著,选取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

六、板书设计

-板书标题:《儒林外史》

-板书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讽刺手法、语言风格

七、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及背景介绍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及其生活背景。

-掌握吴敬梓的其他代表作品及其文学地位。

2.作品概况

-掌握《儒林外史》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故事背景和发展脉络。

-掌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主角杜少卿、虞博士等,及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杜少卿的正直、善良,虞博士的聪明、机智等。

-探讨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4.情节分析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如考试作弊、官员贪污等,揭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探讨情节安排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和意义。

5.主题思想探讨

-深入探讨《儒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