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水浒传》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篇目。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古典名著,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抗争与矛盾。本节课将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主要人物及故事梗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水浒传》,学生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学习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人物性格及社会背景;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欣赏《水浒传》中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②分析《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情节,掌握故事梗概。
2.教学难点
①掌握《水浒传》的语言特色,包括古代汉语的词汇、句式等。
②深入探讨《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理解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③在分析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时,能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批判性思考。
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
2.软件资源:教学PPT、电子版《水浒传》文本。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在线古典文学资料库、电子词典。
5.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问答。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水浒传》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水浒传》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梁山好汉的画像、经典故事情节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水浒传》的魅力。
简短介绍《水浒传》的基本概念、作者施耐庵、作品背景及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水浒传》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水浒传》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等。
详细介绍《水浒传》的组成部分,如主要人物宋江、林冲等,及其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发展。
3.《水浒传》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浒传》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水浒传》案例进行分析,如“智取生辰纲”、“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水浒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水浒传》中汲取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水浒传》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评价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水浒传》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浒传》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水浒传》的基本概念、人物分析、故事情节等。
强调《水浒传》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水浒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浒传》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水浒传》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施耐庵
-背景:作品反映了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2.《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宋江:忠诚、机智、有领导力
-林冲:勇猛、正直、不畏权贵
-武松:刚烈、正义、武艺高强
-鲁智深:豪放、侠义、有同情心
-李逵:粗犷、直率、忠诚
3.《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宋江等智取蔡京的生辰纲,揭开梁山好汉的序幕。
-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因被奸人陷害而投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