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孔子厄语陈蔡主要内容
《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厄于陈蔡”的故事,原文记载为:“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被困缘由:“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楚国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便派人去聘请孔子。这一行为引起了陈、蔡两国大夫的担忧,即“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陈、蔡两国的大夫们认为孔子是个贤能之人,他所指责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孔子久居陈、蔡之间,而两国大夫的施政措施都不合孔子的心意。楚国是大国,若孔子被楚国任用,那么陈、蔡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他们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一行人围困在荒野之中,孔子等人无法前行,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们都饿病了,爬都爬不起来。
困境中的坚守与对话:即便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依然不停地讲学、诵诗、弹琴、歌唱,展现出他的从容与坚定。弟子子路心中恼怒,去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表达出对君子也会陷入这般困境的疑惑。孔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困窘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信念,而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这不仅是孔子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也是对弟子的教导。
后续发展:在被围困的过程中,孔子与弟子们还有更多的交流,进一步探讨了在困境中对道德和理想的坚持。虽然原文没有明确写出他们最终是如何脱困的,但根据其他记载,孔子派子贡出使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他们才得以脱离困境,继续踏上传播思想学说的旅程。
这段“孔子厄于陈蔡”的记载,生动展现了孔子在困境中的坚守,以及他对弟子的言传身教,体现了儒家在艰难处境中依然秉持道德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