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川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旨在让学生了解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通过分析冷战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一是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冷战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和其背后的历史逻辑;二是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冷战的形成及其影响;三是史料实证,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提高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冷战的形成过程。强调1945-1955年冷战的形成,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关键事件,使学生理解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变化。
-重点二:冷战的影响。强调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影响,如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对抗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冷战概念的准确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冷战不仅仅是军事对抗,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对抗。
-难点二: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冷战如何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这种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难点三:冷战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评价冷战,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历史背景,系统讲解冷战的形成过程和影响,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为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冷战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冷战的历史场景和事件,增强教学效果。
2.互动式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变化,增强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冷战时期的新闻片段或历史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冷战的好奇和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冷战有什么了解?它是如何开始的?”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冷战”局面的形成。
讲授新课(15分钟)
-1.冷战的背景(5分钟)
-讲解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冷战产生的背景,如美苏力量对比、意识形态对立等。
-提问:“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2.冷战的形成过程(5分钟)
-讲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事件,展示冷战的形成过程。
-提问:“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3.冷战的影响(5分钟)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影响,如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对抗等。
-提问:“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有哪些主要对抗方式?
-冷战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有何影响?
-你认为冷战对当今世界有什么启示?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提问(5分钟)
-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1:“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提问2:“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深远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和纠正。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历史评价,如:
-冷战是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冷战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体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冷战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冷战影响的短文。
备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确保教学过程紧凑高效,用时不超过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内容概述:详细介绍了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抗。
-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