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围绕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分析冷战背景、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设计注重联系课本,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通过学习冷战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其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国际格局的变迁。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化:重点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重点掌握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建立等事件的具体经过和影响。
难点:
1.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难点在于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各方的利益博弈。
2.冷战对国际格局的深远影响:难点在于分析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具体案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帮助学生理解冷战时期的复杂性。
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变化,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材,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冷战时期相关图片、历史地图、国际关系图表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国际事件,并准备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请大家先回顾一下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
(2)学生: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如雅尔塔体系、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
(3)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包括冷战背景、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二、新课讲授
1.冷战背景
(1)教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冷战背景。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2)学生:了解冷战背景,包括美苏两极对峙、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等。
(3)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以下问题,进一步理解冷战背景。
问题1: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
问题2: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3: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对国际格局有何影响?
2.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2)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阶段一:1945-1955年,冷战初期,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特征。
阶段二:1955-1969年,冷战高潮,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
阶段三:1969-1985年,冷战缓和,美苏关系有所改善。
阶段四:1985-1991年,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3)教师:通过以上阶段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3.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学生:了解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影响1:冷战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局部战争频发。
影响2:冷战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如多边主义、不结盟运动等。
影响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瓦解。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1)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问题2: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2.案例分析
(1)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建立等,探讨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冷战背景、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