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通过分析冷战背景、冷战政策、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学生解读历史资料、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已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然而,对于冷战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学生可能了解有限,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参与国的政策、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持有一定的兴趣,但冷战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枯燥。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处理涉及冷战这样多方面、多层次的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分析不够深入、观点不够全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善于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来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来提高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冷战时期各方的复杂战略意图,以及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此外,冷战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可能难以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此外,对于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存在记忆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通过讲解冷战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地图和图片,增强学生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直观理解。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冷战时期不同国家的决策者,体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长】: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冷战时期的历史片段,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些影像资料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历史情境?”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冷战时期是一个紧张的国际关系时期,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3.提出问题:“冷战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4.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冷战的背景与形成(5分钟)
-讲解冷战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两国关系的恶化等。
-重点解释冷战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学生互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述冷战形成的关键因素。
2.冷战的政策与措施(10分钟)
-讲解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包括遏制战略、和平演变、冷战宣传等。
-结合案例,分析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学生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冷战政策的实际应用。
3.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分钟)
-分析冷战对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的影响。
-强调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分裂和对抗作用。
-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4.冷战的结束(5分钟)
-介绍冷战结束的原因,如苏联内部问题、东欧剧变等。
-分析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冷战结束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提问与讨论(10分钟)
1.提问学生:“冷战时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讨论结果。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五、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学生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2.鼓励学生思考冷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互动:让学生就冷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行辩论。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撰写冷战对国际关系影响的短文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