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俄罗斯装备维修体系综述.pdf
文件大小:94.9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2-21
总字数:约2.24千字
文档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俄罗斯军队的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化。例如,武器装

备维修保障工作为适应现代战争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在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既有所

继承,又有较大的调整。

一、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俄罗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国防

部总装备部和各级装备部门负责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在各军种司令部设立的技术保

障部门负责本军种专用装备的维修保障。

总装备部通过下设二部一局,即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和发明局,统管全军通用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各编制有5~7个处,分别负责武器装备

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并对新型和改进型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出

要求;发明局主管全军的发明与合理化建议工作。

各军种司令部也相应设立了导弹军械部、汽车装甲坦克部(或汽车牵引车部)和合理化

建议委员会(或发明局),由主管装备的副司令领导,负责本军种的通用武器装备的采购、

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等业务。各军种(陆军除外)的专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由

本军种司令部技术保障部负责,并由司令部分管技术和工程的副司令领导。军区集团军一直

到连一级分别由各级的副职负责本级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

二、建立划区保障与平战结合的保障体制

为了使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俄军现已在高度集中统一的保障体制基础上建立

起具有区域联勤性质的划区保障体制,并通过在各军区设立的若干划区保障中心来具体实现

这种保障体制,负责对保障区域内的各军种进行后勤和技术保障、其中,平时的维修保障由

各军区设立的综合性的技术修理中心承担。技术修理中心属于非建制单位,设有若干修理厂

和修理所。由于它有一定的业务自由度和经济自主权,故平时还可开展有偿出租仓储设备和

提供运输及维修等服务。而建制维修机构主要组织战时装备的维修保障。

三、制定三级维修与分类实施的保障制度

根据装备维修任务的不同;俄军将武器装备维修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个等级。并

由各级维修部门组织实施:①小修是通过更换个别零部件、进行调整作业来排除故障,主要

由使用人员和修理分队在使用现场进行;③中修是对武器装备中损坏的部分进行更换和修理,

并对其余部分进行故障检查,从而恢复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主要由修理厂、专业修理所和

维修基地完成,一些大型装备的中修通常有使用人员参加;②大修是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拆

卸和故障检查,更换或修理其所有损坏的组成部分,然后进行装配、综合检查和调试,由修

理厂、维修基地和军工厂完成。

俄军的维修保障按装备的种类来实施,分为火炮、坦克、汽车、工程、化学、通信和军

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航空工程和后勤勤务、舰艇及其他专用武器维修保障等。

四、提高武器装备维修机构的机动能力

俄军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维修机构的机动能力,在维修装备的配备、维修部队训练方面都

采取了相应措施,如装备大型运输机,提高空运能力;优先发展机动后勤维修装备等。同时

对保障分队进行合理编组和配备,例如为机动部队编配相应的运输、修理、后勤和物资保障

分队,通过合理编组。积木式搭配训练和使用,使之具有较强的灵活反应能力。为使技术保

障装备具有高机动能力,俄军在装备研制中力求使武器装备向智能化、高技术化、轻型化和

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方便实施机动维修保障。

五、重视统一计划的预防性维修保养

俄军非常重视装备的日常性维护保养,规范性的要求是:采用统一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保

养制度,严格控制维修质量,并采用多种保养方法,力争将部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作

中常用的程序为:各维修保障单位根据武器装备的

试验数据,制定武器装备综合维修检查计划。计划批准后,由各类武器装备维修勤务的

主管人员组成武器装备维修检查委员会;委员会对武器装备状况及保管方法进行详细的调查,

以控制维修质量。

俄军维护保养方法主要有:①分组作业法:成立装备维护保养组,对一种武器装备进行

保养作业,主要用于对坦克、火炮的保养;③岗位工序法:将不同武器装备的全部作业任务

分散到若干个专业岗位,进行程序化的保养,主要用于小批量武器装备的保养;③流水作业

法:划分各作业小组,在各专业工位配备所需的设备,使各型武器装备在各个专业工位上所

耗用的时间相等,实现大批量武器装备保养的流水线作业。

六、突出装备现场抢修的保障要求

俄军有关条令规定装备维修尽量到现场进行。目前,从连到集团军所有战术作战级都力

争进行战损装备的现场抢修。特别在营一级,小修通常在装备损坏现场或附近隐蔽测点进行。

在这一级编有一个修理排(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