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冷战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和解释冷战现象。
2.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冷战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冷战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通过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使学生理解冷战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如两极对峙、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等。
-重点二: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讲解冷战如何导致东西方阵营的形成,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二:冷战对中国的影响。由于中国在这一时期处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学生可能对冷战对中国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难点三:冷战时期的历史评价。学生可能对冷战的历史评价存在分歧,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分析冷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历史地图册、历史图片集、历史纪录片。
-课程平台: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平台、在线历史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冷战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国际关系档案、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冷战时期的新闻报道。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历史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新的课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学生回答:二战后,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冷战格局。
3.老师总结:很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冷战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1.冷战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
a.老师讲解:二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极,两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b.学生提问:老师,冷战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c.老师回答:冷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经济实力竞争、军事对峙、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等。
d.老师总结:冷战的主要特征是两极对峙、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
2.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a.老师讲解:冷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东西方阵营的形成:冷战导致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ii.军事对峙:美苏两国在军事上展开激烈竞争,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iii.经济竞争: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经济上展开激烈竞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iv.科技竞争: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科技领域展开竞争,推动了世界科技发展。
v.文化交流与冲突:冷战期间,东西方国家在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相互借鉴、吸收、排斥。
b.学生提问:老师,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c.老师回答: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政治上,世界分为东西方阵营;经济上,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科技上,推动世界科技发展;文化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
d.老师总结: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格局。
3.冷战对中国的影响
a.老师讲解:冷战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冷战时期,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ii.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冷战时期,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合作。
iii.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冷战时期,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双方在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对立。
b.学生提问:老师,冷战对中国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c.老师回答:冷战对中国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