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提升对国际格局演变的认识。
2.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分析冷战时期不同地区的国际关系,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4.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到冷战时期国际格局演变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他们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对历史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学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课时,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1.知识基础: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了解有限,缺乏对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认识,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能力水平: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尚在培养阶段,对于冷战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格局演变的分析可能感到困难。
3.素质培养: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正在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感到学习效率不高。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度不高而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参与讨论不积极的行为。
5.学习影响: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课时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要求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国际关系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冷战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对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基本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网络资源整合:引入网络历史资料库,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信息,拓宽知识视野。
3.教学软件应用:使用历史教学软件,如互动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冷战时期的新闻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学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奠定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1)介绍冷战的基本概念、起源和主要特征,如冷战政策的实施、两极格局的形成等。
(2)讲解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探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较量。
举例说明:
(1)以柏林危机为例,讲解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分析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核武器竞赛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3)以朝鲜战争为例,探讨冷战时期的美苏在亚洲的争夺和战争的影响。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图,加深对两极格局的认识。
(2)要求学生选取冷战时期的一个事件,撰写简要的历史小论文,分析事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教师指导:
(1)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世界格局图的绘制,解答学生疑问。
(2)对学生的历史小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2)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冷战时期的一个事件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析事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