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包括冷战的形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本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冷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读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规律,增强学生对国际政治的理解。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冷战问题,培养其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态度,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冷战背景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
1.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包括意识形态对立、经济竞争、军事对抗等方面。
2.分析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包括地区冲突、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等。
解决办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形成对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全面认识。
2.结合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历史地图册、历史教材。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历史学科网络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历史纪录片、相关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冷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历史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经典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冷战这一历史现象,那么什么是冷战?它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概述冷战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包括冷战的形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
-结合历史地图,展示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版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
-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冷战背景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并总结出3-5个关键点。
-学生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观点,加深学生对冷战时期国际格局演变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强调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冷战时期的历史,拓宽国际视野。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搜集资料:请同学们收集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展示做准备。
-下一节课准备: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冷战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以及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学生对冷战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冷战背景下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知识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2.历史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在课堂讨论和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跨文化意识:学生通过学习冷战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增强跨文化意识。在讨论和评价环节,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场思考问题,培养多元视角。
4.分析能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在讨论、展示和点评环节,能够提出有见解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5.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提高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