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包括冷战的形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演变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上一章节“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紧密相连,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国际关系”这一知识模块的深化和拓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全球意识和家国情怀。通过分析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生能够提升历史解释能力,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和平共处;培养全球视野,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增强家国情怀,认识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国际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冷战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要求学生理解冷战是在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背景下形成的,明确冷战的主要特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重点二: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学生需要掌握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两极格局的形成、地区冲突的增多、全球化进程的受阻等。
-重点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演变。学生应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关系中的新特点。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这一难点在于理解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并未直接爆发战争。
-难点二:冷战对国际格局的深远影响。这一难点在于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如冷战对欧洲分裂的影响、对全球战略平衡的影响等。
-难点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演变趋势。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及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例如,如何理解中国、俄罗斯、欧盟等新兴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讲解冷战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冷战时期的美苏领导人,模拟国际会议,体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博弈。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地图和图片,增强学生对冷战时期国际格局演变的空间和时间感知。
4.引入案例研究,分析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冷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冷战时期的新闻片段,如美苏领导人会议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是如何形成的?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初步了解学生对冷战的认知。
2.讲授新课(15分钟)
-冷战的形成:讲解冷战的形成背景、主要特征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两极格局的形成、地区冲突的增多、全球化进程的受阻等。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演变:介绍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关系中的新特点。
3.巩固练习(10分钟)
-案例分析:给出冷战时期的一个案例,如古巴导弹危机,让学生分析事件背景、过程和影响。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并总结讨论结果。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冷战时期的美苏领导人,模拟国际会议,体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博弈。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冲突的再次发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并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冷战的形成(5分钟)、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钟)、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演变(5分钟)
3.巩固练习:案例分析(5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角色扮演(5分钟)、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