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第18课,主要涉及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具体内容包括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形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以及两极格局的瓦解。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重建、殖民体系的解体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认识,但具体到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可能对冷战的概念、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普遍对历史学科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对涉及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的内容较为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吸收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图表和地图来理解历史事件,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本分析来探究历史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可能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尤其是在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时,可能会遇到如何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进程的困难。此外,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学生可能难以梳理出清晰的逻辑关系。此外,由于冷战时期的历史资料较多,学生可能会在信息筛选和处理上遇到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法介绍冷战的基本概念和两大阵营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随后,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地图”活动,让学生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变化。此外,组织“冷战时期重大事件辩论”,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国家领导人,模拟冷战时期的外交谈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推荐相关历史纪录片和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经典照片或视频片段,如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引发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包括联合国的成立、殖民体系的解体等,为学习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奠定基础。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冷战的基本概念、两大阵营的形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等知识点。
2.举例说明:通过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帮助学生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探讨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绘制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图。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绘制地图,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内容。
2.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详细内容
一、导入(约5分钟)
1.播放冷战时期的经典照片或视频片段,如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冷战时期有什么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3.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如联合国的成立、殖民体系的解体等。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a.冷战的基本概念:介绍冷战的概念、背景和特点。
b.两大阵营的形成:讲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c.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析冷战对世界和平、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举例说明:
a.朝鲜战争:介绍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b.越南战争:讲解越南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讨论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探讨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b.让学生思考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b.每组绘制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