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学习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学生将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塑造及其历史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使其能够基于证据进行历史论证,形成客观、全面的历史认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难点:冷战期间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及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挑战。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
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冷战中的具体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国际政治因素,以突破对冷战复杂性的理解。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集思广益来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4.对于难点,采用时间线教学,将冷战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理解冷战的历史进程。
5.结合课后练习和资料阅读,强化学生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新变化的认识,通过实际操作和深度阅读来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历史资料数据库
3.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4.信息化资源:历史事件纪录片、历史人物演讲视频、历史地图
5.教学手段:PPT演示、互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相关PPT、历史纪录片片段和重要文献,明确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和目标。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冷战是如何开始的?”、“冷战期间有哪些重要事件?”、“冷战对国际格局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冷战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如丘吉尔的“铁幕”演讲,引出冷战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冷战的形成、发展和结束,结合具体案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核心内容。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变化。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冷战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深入分析冷战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核心内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冷战的影响。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冷战的知识点,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作业,如撰写关于冷战对某地区影响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学术文章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写作深化对冷战影响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