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新国防——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教案----第8课-现代战争(一).pdf
文件大小:1.61 M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1.96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现代战争(一)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战争的内涵,及其形态的演变

(2)了解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动因、特点、主要内容和总体态势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1)培养正确的战争观,激发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情感

(2)明确在未来战争中战场前线和后方基地的区分越来越模糊

教学重点:了解战争的内涵,及其形态的演变;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动因、特点、主要内容和总体态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新军事革命的总体态势,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提前预习本节

课前任务课要讲的知识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提出问题:

互动导入为什么会产生战争?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战争的内涵及其演变历史,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动因和主

内容等知识

第一节战争概述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人类社会最大的问题,如何认识战争,遏制战争,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是全人类共同

奋斗的目标。

传授新知

一、战争的内涵

(一)战争的定义

战争是由超过一个的团体或组织,由于共同关心的权利或利益问题,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够达成和解

或平衡的状况下,而展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初期以暴力活动为开端,以一方或几方的主动或被动丧失暴力能力

为结束标志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精神活动及物质的消耗或生产共同存在。

在中国古籍中,战争活动常被称为“战”“争”“兵”“征”“伐”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兵法》中

1

已有“战争”一词。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战争的定义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

战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战争的定义也越来越明确。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深刻指出:“战争——

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

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这一论断,为正确认识战争这一人类社会最复杂

的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和军队对战争的定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中国人民解放

军军语》把战争定义为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

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级形式。

(二)战争的根源

对于战争产生的根源,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

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种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的差别。近

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的,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

义者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是在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