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题库押题预测试题.docx
文件大小:40.1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78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题库押题预测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叶之扁舟,浮于天地之间,乘风破浪,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客:劝客人饮酒

B.徘徊:盘旋往复

C.愀然:忧伤的样子

D.适:享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也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是作者对客人“何为其然也”的回答,引出下文对客人所提问题的解答。

B.文章先写“月下泛舟”,再写“饮酒诵诗”,最后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层层深入,脉络清晰。

C.作者通过描写清风明月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江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文章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一叶之扁舟,浮于天地之间,乘风破浪,会当水击三千里。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B.观之:观察它

C.无尽:无穷无尽

D.适:享有

(2)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也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里引用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等句子,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B.作者通过对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天地、物与我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D.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比作“造物者之无尽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有些人追求财富,有些人渴望名声,还有些人向往自由。然而,无论追求什么,我们都应该记住,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迷惑。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为了追求名利而失去了自我。其实,真正的幸福并不是由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态度所决定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其实都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勇敢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以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