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测评试题.docx
文件大小:40.78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4.84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测评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

要求: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草书歌行》)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B.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杨柳依依,杨花漫漫。(李煜《相见欢》)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如梦令》)

D.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如梦令》)

D.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0.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反语修辞手法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杨柳依依,杨花漫漫。(李煜《相见欢》)

D.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二、填空题

要求:根据上下文,填写恰当的词语。

1.《滕王阁序》中,王勃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登鹳雀楼》中,王之涣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望岳》中,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怎样的抱负?

4.《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5.《夜泊牛渚怀古》中,杨万里用“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江雪》中,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7.《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8.《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9.《春晓》中,孟浩然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泊船瓜洲》中,王安石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简答题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2.简述借代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3.简述夸张在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