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古诗文阅读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在中间。
B.如或知尔:知,了解。
C.愿学焉:焉,于是。
D.端章甫:端,古代礼服。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文中问学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在了解他们各自的志向。
B.子路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现出他的直率和勇武。
C.曾皙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现出他的文雅和儒雅。
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同,认为他的志向最为远大。
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能力。
B.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公正,也表现了他的偏心。
C.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仁爱,也表现了他的智慧。
D.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谦逊,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5.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能力。
B.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公正,也表现了他的偏心。
C.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仁爱,也表现了他的智慧。
D.文中孔子对四个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的谦逊,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离娄上》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于百姓之中,执其两端,持其两端以观民之所能善,然后告于王,王始可也。若夫曾西,则固非楚国之善士也。令曾西居之,与之委质于楚,而责其能改也,虽与之委质于楚,不能改也,然后师曾西以教王,虽有善者,不能入于楚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之:教导。
B.咻之:干扰。
C.执其两端:把握住事物的两端。
D.委质于楚:托身于楚。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孟子用楚人教子学齐语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方法。
B.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实际效果。
C.文中孟子用薛居州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D.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8.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2)若夫曾西,则固非楚国之善士也。
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孟子用楚人教子学齐语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方法。
B.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实际效果。
C.文中孟子用薛居州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D.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10.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孟子用楚人教子学齐语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方法。
B.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实际效果。
C.文中孟子用薛居州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D.文中孟子用曾西的故事,说明教育要注重选拔人才。
二、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