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考点与试题解析.docx
文件大小:40.4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3
总字数:约3.34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考点与试题解析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学常识

要求:识记并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品、流派、文体等知识。

1.下列哪位古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

2.《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最终未能实现,主要原因是?

A.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B.林黛玉的病逝

C.贾母的反对

D.贾政的安排

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下列哪位人物被称为“凤雏”?

A.徐庶

B.庞统

C.赵云

D.黄忠

4.《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多少人?

A.108人

B.72人

C.100人

D.110人

5.《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

A.唐僧

B.八戒

C.沙僧

D.观音菩萨

6.《聊斋志异》中,哪位作者创作了这部作品?

A.蒲松龄

B.曹雪芹

C.吴承恩

D.罗贯中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哪部分属于“风”?

A.《关雎》

B.《鹿鸣》

C.《文王》

D.《周南》

8.《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

A.屈原

B.司马迁

C.贾谊

D.李白

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载了哪些历史时期?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秦

C.秦、汉、三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10.《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由哪位史学家编纂?

A.司马光

B.王安石

C.苏轼

D.陆游

二、文言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吴中子弟皆知其勇,稍闻羽声,莫不人人称曰:“彼可取而代也。”

秦始皇帝崩,陈胜吴广起兵反秦。籍杀会稽守,聚众数千人。章邯军至,籍与从者数百人持刘项,横击秦军。籍所击杀数十百人,秦军莫敢樱其锋。籍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籍杀其会稽守,起兵响应陈胜,号为“西楚霸王”。项梁为上将军,籍为偏将,将七千人渡江而西。

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下相

B.扛鼎

C.横击

D.横扫

2.请翻译下列句子:

A.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B.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3.请分析项羽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4.请简要概括项羽的主要事迹。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项羽的评价。

6.请从文章中找出表现项羽英勇善战的语句。

7.请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8.请谈谈你对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地位的认识。

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的理解。

10.请谈谈你对项羽在历史上的影响。

四、诗词鉴赏

要求: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其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请分析《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两句诗的意境。

2.请解释《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句中“内美”和“修能”的含义。

3.请分析《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请谈谈《离骚》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句所表达的情感。

5.请结合《离骚》的内容,谈谈你对屈原形象的看法。

五、文言文翻译

要求: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请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一句。

2.请翻译“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句。

3.请翻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句。

4.请翻译“南冥者,天池也”一句。

5.请分析《逍遥游》中鲲鹏形象的象征意义。

六、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禁不住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