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学常识记忆与应用练习)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理解
要求:请根据下列文言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为之,何有于礼也?赤!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点!虽与之三,不易其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以:凭借
B.可使足民足:满足
C.鼓瑟希鼓:弹奏
D.如或知尔知:了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乙: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C.丙:愿/为小相焉
D.丁:鼓瑟希/铿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句中的活用现象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于:被……包围
B.因之以饥馑因:因为
C.如同会盟程式:礼节
D.端章甫端章甫:戴帽、穿礼服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中“居”指平时、经常
B.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回答孔子的问题时,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才能
C.孔子认为曾皙的志向与众不同,不易被他人理解
D.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有的肯定,有的批评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孔子评价四位弟子的认识。
二、作文
要求:请以“成长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三、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7—9题。
“我是一棵树”,这是我从上幼儿园起就对自己做的定义。那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在公园的角落里,对着面前的一棵小树喃喃自语。
这棵小树只有我这么高,枝叶繁茂,却似乎显得有些孤独。我好奇地望着它,心想:“它一定也有自己的梦想吧。”于是,我决定和它做朋友。
从那以后,我便常常来到这棵小树旁,听它讲述它的小秘密。小树告诉我,它梦想着成为一颗参天大树,为人们提供阴凉;它还告诉我,它曾经是一颗种子,被埋在土里,度过了漫长的冬季。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浇水,秋天的丰收,它才终于长成了一棵树。
小树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明白了,成长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坚持。于是,我也开始努力地成长。
渐渐地,我长高了许多,已经可以和小树并排站立。我望着它,心里充满了自豪。我想,我也要像它一样,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然而,就在我陶醉于自己的成长时,我发现小树已经不再那么孤独了。它的周围,又长出了许多新芽,它们正朝着阳光努力生长。
我明白了,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周围人一起的事情。我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幼儿园的小孩子了。我明白了,成长需要坚持,需要努力,更需要关爱。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是一棵树”为题,意在表达作者对成长的感悟。
B.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树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成长的过程。
C.文章中的小树象征着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D.文章通过对比“我”和小树的成长过程,强调了成长需要坚持、努力和关爱。
8.下列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小树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
B.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和小树之间深厚的友谊。
C.文章通过对小树成长过程的描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D.文章以“我是一棵树”为线索,将作者的成长经历串联起来。
9.下列关于文章写作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我”和小树的生长过程进行对比,突出了成长的艰辛。
B.文章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小树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小树象征为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D.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瞬间。
四、古诗文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