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审计学基础 课件 项目1 审计概述 .pptx
文件大小:672.85 K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1-26
总字数:约3.26千字
文档摘要

审计学基础;课程简介;6;9;1.1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2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与职能

1.3掌握审计的分类

1.4掌握各种审计组织及对审计人

员素质的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发展的基本情况、审计产生的动因和审计的基本假定;掌握审计的概念及内涵、分类及审计组织体系的组成与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明确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审计的内涵,审计的基本分类;1.1.1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宋代设立审计司,是我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使审计这个名词正式出现。

元明清停滞不前。

二、近代审计阶段(1840年—1949年)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现代审计阶段(1949年—);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的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1.1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从英国南海公司事件的发生到查处足以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由一个了解、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表达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检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协调、平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1.1.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详细的审计。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20世纪早期的美国产生了资产负债表审计;从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已从保护债权人为目的的资产负债表审计,转向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利润表审计。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完善

;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1988年11月15日,财政部借鉴国际惯例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随后各地方相继组建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1年11月至2022年12月陆续进行了修订。

;1.1.3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1985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是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扮演双重角色,一是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对本单位领导负责,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有力推动了内部审计向前发展。

2013年对2003年以来的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1.2.1审计的概念和特征——审计的概念;审计概念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审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独立性特征

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组织上的独立性、人员上的独立性、工作上的独立性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二、权威性

是指审计组织的工作过程具有法律保障,且审计结果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征。

三、公正性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1.2.3审计的职能;任务1.3审计分类;国家审计的主要特点:

(1)法定性;

(2)独立性;

(4)全面性;

(5)专业性;

(5)及时性。

;社会审计的主要特点:

(1)独立性;

(2)委托性;

(3)有偿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1)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