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不具有抑制亚硝基化过程的营养素是()
A、VC
B、Ca
C、VE
D、黄酮类化合物
正确答案:B
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有效解毒剂是()
A、亚硝酸异戊酯
B、二巯基丙磺酸钠
C、肉毒多效价抗毒血清
D、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
E、依地酸二钠钙
正确答案:D
3.下列哪一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典型的毒素型食物中毒()
A、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B、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D、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E、沙门菌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D
4.菌落总数不可反映食品的()
A、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B、耐保存性
C、卫生状态
D、清洁状态
正确答案:A
5.河豚毒素的靶器官是()
A、肝脏
B、胃肠
C、神经系统
D、血液
E、肾脏
正确答案:C
6.以下哪种物质的滥用是劣质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
A、食品防腐剂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防冻剂
D、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B
7.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
A、肉毒中毒
B、发芽马铃薯中毒
C、木薯中毒
D、河豚鱼中毒
E、毒蕈中毒
正确答案:A
8.河豚毒素首先作用于()
A、运动神经
B、感觉神经
C、呼吸中枢
D、肾脏
E、肝脏
正确答案:B
9.N-亚硝基化合物特性()
A、可在人体内合成
B、是强致癌物
C、通过胎盘、乳汁使子代发生肿瘤
D、加热煮沸时可促进其分解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10.引起水俣病的毒性物质是()
A、元素汞
B、硫酸汞
C、甲基汞
D、氯化汞
正确答案:C
11.脂肪含量高的鱼不宜久藏,原因是()
A、贮藏时间越久,多不饱和脂肪酸越易转化成饱和脂肪酸
B、贮藏时间越久,脂肪含量将降低
C、多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破坏
D、脂肪酶在-15℃~-18℃时仍具有活性,造成脂肪分解
正确答案:D
12.一些不法分子在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掩盖掺水,弥补乳中()的不足。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类
D、矿物质
正确答案:B
13.低温长时间巴氏消毒法是将奶加热到()
A、85℃,保持30分钟
B、135℃,保持60分钟
C、62℃,保持30分钟
D、煮沸,15分钟
正确答案:C
14.关于有机磷农药,不正确的说法()
A、大部分不能够溶于水
B、不易为微生物所降解
C、这一类农药的药效高
D、很少有农药毒性残留
正确答案:B
15.河豚鱼中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或组织是()
A、皮肤、腮
B、卵巢、肝脏
C、肝脏、心脏
D、鱼卵、肝脏
E、腮、鳍
正确答案:B
16.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A、很多人同时发病
B、潜伏期短
C、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D、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正确答案:D
17.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主要污染来源是()
A、野生动物
B、家畜、家禽
C、海产品
D、苍蝇
E、带菌者
正确答案:B
18.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
A、剩饭、米糕
B、奶及奶制品
C、家庭自制豆制品
D、肉类及其制品
E、罐头食品
正确答案:D
19.食用新鲜河豚鱼,除应先去头、放血,除内脏、皮外,还应做何处理方可食用()
A、曝晒24h
B、反复蒸煮2h
C、用酒泡24h
D、盐腌8h
E、用小苏打处理24h
正确答案:E
20.七八分熟的涮羊肉不宜吃的原因是()
A、易感染上旋毛虫病
B、易引起食物中毒
C、不易被人体消化
D、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A
21.8月某日,某单位聚餐后有80%聚餐者先后因腹痛、腹泻就诊。大部分患者有上腹和脐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5次/d~20次/d,粪便呈洗肉水样血水便。调查发现聚餐的主要食物为是盐水虾及近海贝类等。引起该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能是()
A、沙门氏菌属
B、肉毒梭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变形杆菌属
E、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C
22.体内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部位是()
A、唾液腺
B、肝脏
C、小肠
D、肾脏
E、胃
正确答案:E
23.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不包括()
A、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中毒为主
B、有生物富集作用
C、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
D、有强蓄积性
正确答案:A
24.粮谷贮存的安全水分为()
A、8%~10%
B、10%~12%
C、12%~14%
D、14%~16%
正确答案:C
25.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或产量大、使用范围广、摄入机会多者必须进行全部()
A、二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B、三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C、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D、五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正确答案:C
26.苯甲酸对多种微生物发挥杀菌、抑菌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A、高温
B、低温
C、酸性
D、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