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历程
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洞察
智慧芽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历程;
政策指引
自“专精特新”上升至国家层面以来,各方资源协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和重要力量,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阶段
自2011年概念提出,“专精特新”已走过14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政策框架设计,到多轮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在探索中不断成长。2021年,“专精特新”上升至国家层面,由此步入全面生态扶持时期,各方资源协同发力,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024年以来,在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政策导向下,“专精特新”企业被赋以高质量发展要求,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载体和重要力量。
战略地位;;
培育成果
截止至2024年底,全国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已经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的培育数量目标;
成长进度
六批累计公示的1.59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已有450家成长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成长耗时约1.9年,但仍具备个体差异性;
资本支持
相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更易获得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多层次资本支持,多达二成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A股主板融通资金;
行业分布
近九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在最新一批次的名单中,更多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入选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于“制造强国战略”,故而《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是其主要行业培育方向。截止至2024年底,全批次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分别有85.7%和86.9%围绕这十大领域发展,占比近九成。而在2024年公示的最新一批次名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相较往年的占比呈现出显著的提升,更多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开始进入“专精特新”企业体系,当选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1557家现存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46万现存国家级家专精特新“小???人”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1;
区域分布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在单项冠军培育方面成果显著,江苏、广东、浙江则在“小巨人”企业培育上表现突出
从省级行政区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四省,分别累计培育约200余家,四省共培育了全部单项冠军的近六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三省,分别累计培育约2000余家,三省共培育了全部的四成。从2024年公示的最新一批次名单中看,广东培育了数量最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61家,江苏培育了数量最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713家。;
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洞察;;
技术规模
在技术资产规模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约40万件,为全国技术成果产出贡献近十分之一
技术规模反映了企业所掌握技术的绝对体量,是评价企业科创力的首要维度。有效发明专利量是被授权且当前处于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代表能开展商业运用的重点技术成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量已达到468万件。在这之中,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持有39.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39.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两者的有效发明专利量均接近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十分之一。;
技术规模
按分布梯度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一致的集中趋势,绝大多数企业持有10-50件有效发明专利
在对有效发明专利量进行梯度划分分析时,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分布状态较为均匀,其中近四成落入10-50件的区间内,1/4的企业持有100-500件有效发明专利,20%的企业则在50-100件的范围内。而反观这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90%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都在50件以内,进一步细分,其中近六成的企业持有10-50件有效发明专利。;;
技术规模优秀企业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1
2008年成立
浙江省杭州市
676人
“专精特新”之旅2
2022.01
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2.08
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尚未经历复核
1资料来自企查查。2通过公开网络资料整理。;
技术质量
在技术质量方面,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