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的影响,保障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妥善地处理人力资源相关问题,降低事件对公司运营和员工权益的不利影响,维护公司的稳定发展。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人力资源应急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伤亡、员工大规模感染疾病、罢工、群体性事件等情况。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始终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的伤害。
-快速反应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统一指挥原则: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同合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科学应对原则:依据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组成: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
-职责:全面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制定应急处置策略,协调各部门的应急行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决定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
2.人力资源应急工作小组
-组成: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各模块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具体实施人力资源应急管理工作,包括人员信息收集与统计、人员调配与安置、员工心理疏导与关怀、与员工及家属的沟通协调等。
3.各部门应急联络人
-组成:各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应急联络人。
-职责:负责本部门与应急指挥中心及人力资源应急工作小组的沟通联络,及时反馈本部门的人员情况和应急需求,协助实施人员调配等应急措施。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识别可能对人力资源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制度建设: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员工权益保障、劳动纠纷处理、应急处置流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对常识、安全操作规程、心理健康知识等。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急救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预警机制
-信息收集: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媒体报道、行业动态等。
-风险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事件可能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确定预警级别。
-预警发布: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性质、可能影响的范围、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内容。通过公司内部通知、邮件、短信、公告栏等多种方式向员工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Ⅰ级响应:事件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重大影响,如大量员工伤亡、公司运营基本瘫痪等情况。由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进入紧急状态,全力以赴进行应急处置。
-Ⅱ级响应:事件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较大影响,如部分部门无法正常工作、较多员工受到影响等情况。由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协调,人力资源应急工作小组具体实施应急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
-Ⅲ级响应:事件对公司人力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如个别员工出现紧急情况、局部工作受到干扰等情况。由人力资源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应对,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公司工作的正常进行。
2.响应程序
-事件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启动: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启动应急预案,应迅速通知各部门应急联络人,传达应急处置指令,各部门应按照指令迅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