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对外包业务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外包服务质量,保障公司整体运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考核实施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励外包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外包业务行为,降低外包风险,维护公司利益。
(二)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包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人力资源外包(HRO)等各类外包服务项目。
(三)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考核过程和结果应基于客观事实,避免主观偏见,确保公平公正地评价外包商的服务表现。
2.全面性原则:从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合规性等多个维度对外包商进行全面考核,涵盖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
3.动态性原则:根据外包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公司战略目标的调整,适时调整考核指标和权重,确保考核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通过考核结果的应用,对表现优秀的外包商给予激励,对不达标的外包商进行约束,促进外包商不断改进服务。
二、考核组织与职责
(一)考核小组
成立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外包管理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考核小组组长由公司分管外包业务的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采购部门、使用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
(二)职责分工
1.采购部门
-负责与外包商签订服务合同,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
-收集、整理外包商的考核相关资料,协助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工作。
-根据考核结果,与外包商进行沟通协商,落实奖惩措施。
2.使用部门
-负责对外包服务的日常使用和监督,及时反馈外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按照考核指标体系,对本部门所使用的外包服务进行评价打分。
-参与考核结果的讨论和审核,提出改进外包服务的建议。
3.质量控制部门
-制定外包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和流程,定期对外包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使用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根据质量检查结果,对外包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
4.财务部门
-负责审核外包费用的支出情况,确保费用支付符合合同约定。
-根据外包服务成本控制指标,对外包商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参与考核结果的讨论,从财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
三、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
(一)服务质量(40分)
1.服务标准达成率(20分)
-考核外包商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提供服务,各项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服务标准达成率=实际达成的服务指标数量/合同约定的服务指标数量×100%。
-评分标准:服务标准达成率达到100%得20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
2.服务缺陷率(10分)
-统计外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服务缺陷数量,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业务流程失误等。
-计算公式:服务缺陷率=服务缺陷数量/服务总量×100%。
-评分标准:服务缺陷率为0得10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扣1分。
3.客户满意度(10分)
-通过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公司内部使用部门及相关客户对外包服务的满意程度。
-评分标准:客户满意度得分=(非常满意票数×5+满意票数×4+一般票数×3+不满意票数×2+非常不满意票数×1)/总票数。客户满意度得分达到90分及以上得10分,每降低1分扣1分。
(二)工作效率(25分)
1.任务按时完成率(15分)
-考核外包商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统计按时完成的任务数量与总任务数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任务按时完成率=按时完成的任务数量/总任务数量×100%。
-评分标准:任务按时完成率达到100%得15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
2.响应及时性(10分)
-评估外包商对公司提出的服务需求和问题的响应速度,根据响应时间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如1小时内)响应得8-10分;在规定时间后1-2小时内响应得4-7分;超过2小时响应得0-3分。
(三)成本控制(20分)
1.费用超支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