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北京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见面课:东边是海洋,西边是沙漠——一带一路与中国
1、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报告中提到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过中国____港。
A、广州
B、泉州
C、扬州
D、南京
正确答案:泉州
2、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是中国通向域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是在这两条道路上充当文化与物质传播的主角,不是__①_而是__②_。
A、①外国人②中国人
B、①中国人②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
C、①阿拉伯、波斯人②蒙古人
D、①游牧民族②蒙古人
正确答案:①中国人②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
3、__、__与__为中国本土驯化而成的农作物。
A、谷子,黍,水稻
B、小麦,粟,大豆
C、小麦,水稻,大豆
D、黍,小麦、水稻
正确答案:谷子,黍,水稻
4、明清两代是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值时期,清代人口增殖尤其显著,清朝末年达4亿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下列农作物哪一项不是在明代传入中国
A、玉米
B、辣椒
C、棉花
D、甘薯
正确答案:棉花
见面课: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都城平面布局
1、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
A、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
B、农业生产与水资源
C、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
D、商业与农业
正确答案: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
2、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
A、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B、这样使长安城更壮观。
C、因为保卫长安城的禁军在北面,新修建的大明宫更安全。
D、政治需要
正确答案: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3、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彻底废除。
A、明代
B、唐代
C、北宋
D、汉代
正确答案:北宋
4、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有关。
A、秦淮河
B、玄武湖
C、钟山
D、淮河
正确答案:钟山
5、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
A、元代
B、明代
C、明代中晚期
D、清朝
正确答案:明代中晚期
见面课:北方移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技术贡献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①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②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_③_,为水稻__④_做出重要贡献。
A、①宋朝②劳动力③灌溉技术④播种技术
B、①唐朝②劳动力③除草技术④施肥技术
C、①唐宋时期②劳动力③移栽技术④插秧技术
D、①明朝②劳动力③施肥技术④排水技术
正确答案:①唐宋时期②劳动力③移栽技术④插秧技术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
A、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
B、江浙一带
C、江南地区
D、闽浙地区
正确答案: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
3、冬小麦属于_①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②_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春播②稻麦一年两熟
B、①越冬②稻麦一年两熟
C、①越冬②稻麦两年三熟
D、①夏播②双季稻
正确答案:①越冬②稻麦一年两熟
4、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提升至__,又提升至__。
A、25%,50%,100%
B、50%,100%,200%
C、100%,150%,200%
正确答案:50%,100%,200%
见面课:军事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空间进程
1、中国古人谈到军事问题,提出“_①”,具有_②__与_③_两项地理特征。
A、①根据地②良好的交通道路③人口众多
B、①根本之地②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③天府之国的物产
C、①战略基地②天险③丰富的物产
D、①起事之地②平原③天险
正确答案:①根本之地②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③天府之国的物产
2、秦汉以前“关东”,指___以东地区。
A、崤关
B、函谷关
C、山海关
D、武关
正确答案:函谷关
3、关中地区被古人称为①,由于这里土壤肥沃,被张良称为②__。
A、①雍州②十三朝古都
B、①长安②天府之国
C、①八百里秦川②天府之国
D、①陕西②鱼米之乡
正确答案:①八百里秦川②天府之国
4、战国晚期__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
A、张仪
B、范雎
C、苏秦
正确答案:范雎
5、明清之际文人顾祖禹认为“南得_①__则足以拒北,北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