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pdf
文件大小:1.53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9.67千字
文档摘要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年第23卷第24期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舒冉门瑞雪

【内容摘要】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升级,人类正步入一个信息传播迅速、资源开放共享的时代。然而,由于网络舆情具有迅

速化、冗杂化、匿名化等特征,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具体分析网络舆情的基本现状,探明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通过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以优

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

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专项课题“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

2022Q5)、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思政’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编号:20224BRJVEY006Z)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舒冉(1998—),女,河南信阳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

门瑞雪(196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源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格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思想观

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念、价值思潮、利益群体等相互影响、相互交错,使思政教育的

息化热潮也不断涌现,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丰富。空间场域更具有开放性和无边界性。其中既有“新鲜空气”,

但是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舆情的负面影也不乏“苍蝇”“害虫”的侵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冗杂化,对

响,难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建设者要积极寻找于思政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意味着

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握规律将付

发挥好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正面导向性作用。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三)舆情主体隐匿化。在大数据时代中,网络呈现出一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定的隐蔽性,网民在网络发言的时候可以把身份信息进行隐

渗透。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匿,在网上畅所欲言而不用担心信息暴露,增加身份识别的难

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度。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缺乏对互

76.4%,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人际社交联网的道德规范的认识,通过隐藏真实身份的方式在互联网上

活动、发表意见等。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网络舆情逐渐成传播不良网络信息以及进行恶意的评论等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为社会舆情的聚集点和热原地,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这对这种网络舆情主体隐匿化的特征,不仅使大学生容易陷入浅层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次人云亦云,而且还会导致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日趋复杂化。

(一)信息传递迅速化。以往受设备和技术等因素的制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约,人们对数据的采集往往是机械式的,而且对数据的处理效(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率也不高。但是在大数据智能算法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上的1.师生互动程度增强,学生主体性地位提高。当代大学生

信息推送以及大众阅读的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信息传播的崇尚自由,热衷于追求自我,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教

速度和范围明显增强。网络信息一旦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