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概念性迁移视角下印尼学习者汉语结构隐喻研究.pdf
文件大小:787.95 KB
总页数:6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6.78万字
文档摘要

概念性迁移视角下印尼学习者汉语结构隐喻研究

摘要

研究视角以概念性迁移为切入点,将汉语结构隐喻及其教学作为研究对

象,印尼学习者作为受试者,通过概念对比和分析的形式,探究汉语与印尼

语结构隐喻概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试,统计相关数据并用以证实

概念性迁移的产生,最后对印尼学习者的结构隐喻负迁移现象进行归因,并

提出有关汉语结构隐喻的相关教学建议。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总结出了

汉语与印尼语概念差异的显著特征。首先,双方的概念都要依靠母语环境而

存在,一旦脱离母语环境那么结构隐喻路径就不再成立;其次,二者结构隐

喻概念的对等关系多为部分对等。最后,分析结果总结出两种语言概念存在

差异的原因。在测试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上,采用了接受性测试,产出性

测试和语言转换测试等三种测试方法,并针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一方法框架

的对比分析,科学的证实了印尼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通过组间和组内的多方面数据对比,观察学习者言语输出的规律和趋向,分

析出了包括语言本身和学习者这两大类偏误原因。本文认为语言本身存在的

概念不对等、汉语概念重叠、隐喻的惯用性问题是印尼学习者中介语负迁移

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得措施更

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实施和设计上,本文侧重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应该

采取的举措和结构隐喻教学设计分类,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结构隐喻;概念性迁移;对比分析;印尼学习者

I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缘由1

一、概念性迁移结构隐喻研究相关联1

二、确定选题原因1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一、研究的目的2

二、研究意义2

第三节研究综述2

一、概念性迁移研究概况2

二、结构隐喻研究概况4

第四节研究方案5

一、研究步骤5

二、研究方法5

第五节研究可行性分析6

一、研究视角的可行性6

二、结构隐喻中概念性迁移研究的可行性6

三、研究对象的可行性6

第六节语料来源6

第一章汉语与印尼语结构隐喻的概念对比8

第一节汉语与印尼语结构隐喻的概念比较8

一、“器”的结构隐喻概念对比8

二、“千金”的结构隐喻概念对比9

三、“酒”的结构隐喻概念对比10

四、“枝”的结构隐喻概念对比11

五、“替罪羊”的结构隐喻概念对比12

第二节汉印隐喻结构之间的差异性13

一、目标域依靠母语语境文化存在13

二、汉印隐喻概念多为部分对等14

第三节隐喻概念存在差异的原因15

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差异15

二.生活习俗不同16

三、宗教原因16

四、使用灵活度差异17

第二章关于结构隐喻发生迁移的测试和偏误归因18

第一节测试设计相关18

一、问卷测试问题18

二、测试试题设计及作用18

三、测试对象设计21

第二节测试数据分析22

一、参与测试者基本信息总结22

二、任务测试数据对比24

三、迁移问题归因34

第三章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38

第一节教学设计38

一、直接型教学设计38

二、间接型教学设计40

第二节教师的实施建议38

一、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42

二、掌握结构隐喻教学的规律43

第三节学生学习方法建议44

一、主动学习汉语隐喻知识44

二、营造课外的汉语学习环境45

结语46

附录1:语料来源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