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张华(课题负责人),李明,王丽,赵强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1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31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各国都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然美育是指以自然为载体,通过自然景观、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等对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美育形式。自然美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价值。例如,山水画、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等都是自然美育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然美育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外,自然美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美国学者罗杰·威廉姆斯在《自然美育》一书中,对自然美育的概念、内涵、方法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英国学者约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提出了“自然即艺术”的观点,强调自然美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国内,自然美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例如,中国学者刘纲纪在《自然美育研究》一书中,对自然美育的基本理论、实践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从发展趋势来看,自然美育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关注自然美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自然美育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美育、环保美育等方面。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揭示其内涵和价值。
(2)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浸润路径。
(3)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研究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浸润路径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了解国内外自然美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载体,如山水画、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等,了解其自然美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浸润路径。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功案例,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的看法和建议。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形成一篇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的学术论文。
(2)提出一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3)形成一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浸润路径的理论体系。
成果形式
(1)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的学术论文。
(2)研究报告:形成一份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的研究报告。
(3)学术讲座:举办一场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育精神及其浸润路径研究的学术讲座。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10月-2024年3月:完成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2)2024年4月-2024年9月:完成专家访谈、论文撰写和报告编制。
(3)2024年10月-2025年3月:完成学术讲座和成果推广。
人员分工
(1)张华: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主持论文撰写和报告编制。
(2)李明:负责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
(3)王丽:负责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
(4)赵强:负责学术讲座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研究费:5万元
(2)实地调研费:10万元
(3)案例分析费:5万元
(4)专家访谈费:3万元
(5)论文撰写费:2万元
(6)报告编制费:2万元
(7)学术讲座费:3万元
(8)成果推广费:2万元
总计:32万元
设备需求
(1)电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