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效率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人口的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出现,
耕地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正确把握耕
地产出效率的现状和趋势。利用dea模型,以31个省市13年的数
据为基础,进行各省市及全国整体上耕地产出效率分析,并将综合
效率进行分解,细化影响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因素,同时利用面板
回归模型辅助分析影响耕地产出的几个重要因素的作用,分析结果
表明:我国耕地效率效率沿海高内陆低,且其变化主要受纯技术效
率的影响;先进农业机械的投入量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对耕地产
出效率值是正向影响的,灾害因素对产出效率是负向影响的。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面板回归;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
02-0045-03
一、引言
从资源储存总量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在与国际
平均水平对比中,中国处于资源相对匮乏国之列。中国耕地总量仅
占全世界耕地总量的7%,却拥有全世界1/4的人口。由于技术和自
然等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大幅度的增
减,而只是在其不同的用途中此消彼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
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耕地移作他用,耕地资源总量逐步减少,于此
同时,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还存在着土地退化严重、耕作方式粗
放、农业用水和农村劳动力减少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严重影响我
国耕地的产出总量,同时将会影响农业和耕地资源系统的效率。
因此评价中国耕地利用和产出效率的实际状态,提出改进措施,
成为了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肖勇(2012)运用dea方法和面板数
据回归对中国31个省(市)耕地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熊崇俊(200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1992~2005年度的14个年
份数据进行分析,测算这些年份中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运行效率、
规模收益以及投入和产出余缺等情况,并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
析。目前,对耕地产出效率研究中存在研究以粮食产区为主,时间
跨度较短等问题,因而研究有待深入。因此本文利用dea分析方法,
从总体上对我国农业产出效率进行测算以及纵向、横向分析来挖掘
耕地生产有效性的深层原因。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一)研究方法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以及e.rhodes
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价相同部门间
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两个模
型是crs模型和vrs模型,crs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衡量的决
策单元的相对综合有效性,从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角度进行分析;而
vrs放宽了crs的限定条件,假定规模报酬可变,测量的是各决策
单元相对纯技术有效性,从技术更新和接纳程度的角度来衡量。本
文选取更为有效的vrs模型进行分析。
(二)输入和输出指标的选择
从本文的研究目标出发,并结合生产活动的要素构成,耕地投入
指标可以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几个方面选取。考虑到各项数据
的可得性和后续工作中分析软件对数据类型的要求,本文选取农作
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化肥施用
量。在选取输出指标时,从社会和经济角度出发,选取农业总产值
来反映各省市或全国农业生产的大致规模和总量;本文选取了粮食
总产量来做为农用耕地的社会效益的表征指标。
三、实证分析
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来自于1998年2011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
鉴》。采用matlab7.1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出1997到2010年全
国31个省市耕地的dea效率,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
(一)各地区有效性的比较和分析
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因所得结果庞大,所以只显示部分省市的
相对效率值,其他省份的数据省略。
由分析结果可知,1997到2010年农业耕地产出率较高的省份有
北京、天津、辽宁、海南、湖北、贵州、新疆等十九个省份。尤其
是北京、吉林、黑龙江、上海这个四个省市,一直处于生产前沿面
上,产出投入比相对最高,原因在于科学的农田管理技术的普及、
先进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对耕地整体
有效的规划和调整。对于天津、辽宁、福建、湖北、广东、重庆、
等十一个地区而言,较高的耕地产出效率源于其高水平的农业机械
化,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的整体投入,放大了输出输
入比提升了耕地的产出效率。海南和新疆这两个省份原因各异,海
南偏重在水果等传统农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