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法典ZoujinMinfadian
个人信息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
司法适用研究
李娜
●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侵权现象频发这不仅会对当
,,
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因此精神损害赔偿规则也逐渐适用于个人信息侵权
.,,
领域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通常被予以驳回很难获得支持主要是请求权基
、、.,
础不明精神损害赔偿认定难赔款数额标准不明确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因此完善个人信息侵权领域中具
,,
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相关不足有助于促进被侵权人因个人信息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最终实质获得
精神损害赔偿.
[];;
关键词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司法适用
个人信息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理论阐释首先,个人信息侵权中能够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规则向侵
权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首先在于个人信息具有显著的人格
()
一个人信息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属性。个人信息权益与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密切相
侵害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才能够
关。个人信息被非法处理可能会侵犯到个人的隐私、安宁
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哪些类型的精神损害才能够认定为
等,对其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可以获得赔偿的精神损害,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官在审
其次,依据侵权责任理论的一般原理分析,当侵权行为
理案件中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常见的情形包括但
导致他人损害时,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个人信
不限于以下几种:第一,个人信息被非法公开导致个人隐私
息侵权中,即便没有直接的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精神损害
泄露,使受害人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焦虑感和不安感。例
这种相对抽象但实际存在的损害后果也应得到相应赔偿。
如,个人的私密照片、医疗记录、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被广
再次,精神损害具有可赔偿性。尽管精神损害具有无
泛传播。第二,因个人信息被滥用,导致频繁受到骚扰、
形性和难以衡量的特点,但在法律上,对于一些严重侵犯人
诈骗电话或短信,使受害人生活不得安宁,产生恐惧、紧张
等情绪。第三,个人信息被用于恶意诽谤、污蔑,损害受格权益的行为,已经认可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个人
害人的名誉和社会形象,造成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社会评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受到侵害可能引发类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