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关于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对策调查研究.doc
文件大小:29.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07
总字数:约1.7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4

关于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

对策调查研究

工会法律援助,是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这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一部分职工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的“娘家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责无旁贷。因此,工会组织要坚持以职工为本、服务基层,要积极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努力在增强法律援助效果上下功夫。

一、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成效

(一)覆盖范围逐步拓展,职工法律援助受益人群不断扩大。近年来,各级工会充分整合工会某某窗口、法律援助机构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资源,普遍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并将法律援助机构从县级以上工会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逐步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以某某市为例,一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例如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因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进行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二是与法院协商对困难职工、农民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行政诉讼,酌情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三是开展法律援助“六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六进”活动,进一步将法律援助服务向最基层各个层面延伸,方便群众法律求助,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真正将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深做实。

(二)受援对象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扩大了职工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扩展职工法律援助范围,重点做好困难职工、农民工等弱势职工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将更多的职工维权和劳动争议案件纳入了法律援助范围。某某年某某市总工会、法院、市人社局联合成立了我市多元化调节机制领导小组。劳资双方产生劳动纠纷时,由三方相关部门共同调解,初步形成了各部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维权工作格局,为职工提供全面便捷的维权服务。

(三)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职工法律援助指导力度不断加强。督促指导基层工会健全完善法律援助组织机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职工法律援助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以某某市为例,某某市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依托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工作。某某年某某市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伊始就建立健全了工会法律援助组织机构,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兼职法律援助接待员。同时又从市法院及司法局聘任了12名专业人员为法律维权志愿者,进一步加大了某某市工会法律维权服务力度。

二、当前工会法律援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援助中心无独立的办公场所,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2.工会法律援助中心一般都是兼职人员,还要从事其他工作,工作人员分身乏术,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3.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般为非法律专业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度不高,对求援者的帮助力度不够。

4.职工对工会法律援助知晓度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求助工会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有的知道工会法律援助,但不清楚工会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等。

三、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建议

当前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法律援助专门人才缺乏,法律援助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1.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争取社会资源的优化、集中和倾斜,建立健全与司法行政部门、法院、某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律师协会等的联动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机构是搞好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的组织保证。某某市总工会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在各镇办建立法律援助小组,设立法律援助员。中心与小组坚持定期向当地政府主管法律援助工作的司法行政部门汇报,经常与当地其他法律援助机构取得联系,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内外健全,上下联动的有机工作网络,做到及时发现职工被侵权的问题,及时回答职工的法律咨询,及时审查经济困难职工需要代理的个案给予帮助,从而使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准确、方便、及时、省钱、职工满意的良好效果。

2.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办公室,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保护求助者的隐私。

3.工会在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引进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4.积极扩大工会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职工的知晓率,向职工敞开工会法律援助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