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
文件大小:2.88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5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

中医学是基于我国古代哲学的兼具理性思辨以及哲学睿智的一门医学,将观物取象作为一般措施,将哲学思想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同步对人体的生理进行解释,对病理进行分析,进而形成的一种中医思维法中医思维的概念2

Part1中医思维重视“调和”以及“从化”,关注“形、神以及环境”的变化对疾病导致的影响;讲究“营卫气血”,以及“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体现了其“友好平衡”的理念。中医思维的特点3

Part5整体观--见微知著头痛也许医脚,肺咳也许治肝,治疗措施重要是给邪出路--开门逐盗或投鼠忌器。辩证施治辩证施治为常,辨病施治为变。注意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防止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010203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种类中和思维类比思维强调功能联络5

中和,又称“中庸”、“中行”、“中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中,即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的平衡状态;和,是对一切有内在联络的事物进行协调,使之到达友好状态的过程。“中和”这种平衡、友好、适中、适应等看作是事物内在的最佳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中和思维6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调经论》)损其有余,补其局限性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五行的相生相克,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人的情志活动,都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和思维7

4类比思维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也许相似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措施,是一种由一事物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措施8

精气学说精或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本原阴阳学说物质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由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成果五行学说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等根据五行各自的特性,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类比思维9

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增水行舟法导龙入海法类比思维10

某个药可以降血压,某个药可以抗感染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器是一样的这些都不是中医的思维11

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器中医的“肝”,是主疏泄、主藏血的“肝”,不是说肝炎、肝硬化的“肝”;心”,我们就懂得心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汗为心之液;讲到“脾”,就懂得是主升清,主运化的,是气血生化之源,假如要和西医对应的话,我们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12

充足获得职业成就感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运用中医思维护理的优势13

中医思维的养成不也许一蹴中医思维的运用不也许立竿见影。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思维,唯有大量地阅读中医经典,温习老式文化,熟悉中医思维,通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观测学习,临床实践中点点滴滴的感悟积累,才能真正做到中医思维运用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医思维的养成

提高ABC从经典中“感悟”,学习中医经典,不仅要学习理论和操作,并且要思辩证悟措施在生活实践中“思索”,辨别出中医里表里,虚实,寒热的本质在临床实践中“积累”,针对不一样的患者,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措施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者中医思维15

健康宣传教育的中医思维顺应四时法于阴阳规避毒气构造合理定期适量温热合适积极运动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平和心态良好情趣远离陋习天人合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适度情绪管理科学睡眠劳逸结合生活规律16

书,解读版,音频:梁冬对话徐文兵,红枣FM黄帝内经书,解读版音频:胡希恕讲《伤寒论》郝万山讲《伤寒论》伤寒杂病论音频:中医教学频道脏腑辩证推荐的书籍、音频17

非常感谢您的聆听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