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经络腧穴学总论.ppt
文件大小:6.55 MB
总页数:7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4千字
文档摘要

经络腧穴学总论;目的和规定;目的和规定;1、经络

(TheChannelsandCollaterals);2、经络系统;3、经络学说;4、经络的发现;体表反应点;针刺感应现象;气功;5、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

学术发展;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第二节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一.魏晋、隋唐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一.魏晋、隋唐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二.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二.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二.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二.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二.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三.建国后来经络腧穴学术发展;三.建国后来经络腧穴学术发展;6、经络系统的构成;经脉;(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2025/3/17;1内为阴,外为阳

2脏为阴,腑为阳

3上为手,下为足;;1四肢

;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

手三阳经通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

胸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

胸腹部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

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

胁、腰侧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

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

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

足太阳经脉……头顶部,

手太阳经脉……头颊部;C、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头

?

胸手

;D、十二经脉流注次序;E、十二经脉表里关系;(2)十二经别;(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作用;1)督脉;2)任脉;3)???冲脉;4)带脉;5)?阴跷脉阳跷脉;6)?阴维脉阳维脉;(4)络脉;十五络穴;(5)经筋与皮部;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的现代研究;1、腧穴;2、腧穴的分类;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腧穴。;2025/3/17;(2)经外奇穴;(3)阿是穴;3、腧穴的命名;4、腧穴的作用;5、腧穴的定位;A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B活动标志

指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2025/3/17;2025/3/17;2025/3/17;(3)手指同身寸法;足三里(S36);犊鼻;(4)简便取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