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LH
拮抗剂方案中添加外源性在不孕人群中的妊娠结局分析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进行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患者中,外源性黄体生成素的添
加与否以及不同添加方式与临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不同黄体生成素
组合方案,找到更有效的助孕方案,提高妊娠率并改善妊娠结果,为临床医生选
择合适的促性腺激素组合提供依据,为不孕患者实现梦寐以求的生育目标提供支
持。
研究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生殖中心应用GnRH拮抗剂方案行胚
胎移植治疗的不孕患者。根据设定的纳排标准,共有636个周期被纳入本次研究。
(1)根据拮抗剂促排方案中是否添加外源性LH,将所有入组周期分为两组进
行比较,即未添加外源性LH的组(A组,n186)与添加外源性LH的组(B组,
n450)。进一步将B组根据外源性LH的不同添加方式分为三个亚组,进行进一
步比较:B1组(FSH+HMG)(n330);B2组(FSH+r-LH)(n47);B3
组(FSH+HMG+r-LH)(n73)。
(2)将高龄(年龄≥35岁)不孕女性筛选出,根据是否添加外源性LH分为a、
b两组。a组(n105)未接受外源性LH,b组(n208)接受外源性LH。再将b组
(高龄添加组)患者,以外源性LH添加方式为依据进一步分成三个亚组:b1组
(FSH+HMG)(n152),b2组(FSH+r-LH)(n18),b3组(FSH、HMG+r-LH)
(n37)。
(3)将所有入组周期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
对比不同组间的数据:包括一般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结果以及临
床结局指标等。探讨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进行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过
程中外源性黄体生成素的添加在不孕人群中的妊娠结局差异;第二部分,探讨外
源性黄体生成素的不同添加方法在不孕人群中的妊娠结局差异;第三部分,探讨
I
不孕女性患者通过GnRH拮抗剂方案行IVF/ICSI-ET治疗后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
风险因素。
研究结果:
1.A组(未添加组)与B组(添加组):两组患者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
bFSH、bLH、基础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
(未添加外源性LH组)患者年龄分布较B组(添加外源性LH)高,AFC、bE2
水平较B组(添加外源性LH组)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
组(外源性黄体生成素添加组)在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的分布上均
高于A组(外源性黄体生成素未添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A
组(未添加组)与B组(添加组)患者在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HCG日LH水
平、HCG日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上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间从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
率指标来看,组间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B组(添加组)各个亚组:B组中三亚组间在不孕年限、不孕类型、bFSH、
bLH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2组的不孕年限显著低于B1组和B3
组,B1组与B2组以及B2组与B3组之间在不孕年限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B1组与B3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不孕类型的角度
来看,B1组和B3组、B2组和B3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1组与
B2组在不孕类型的分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bFSH水平这一项
指标上,B2组最高,B1组与B2组以及B2组与B3组在bFSH水平的分布上存
在统计学差异(P<0.05),B1组与B3组在bFSH水平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B3组的bLH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B1组与B3组以及B2组与B3
组之间在bLH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