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供应链丶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模型.docx
文件大小:504.1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1.09万字
文档摘要

第14卷第4期中国管理科学Vol.14,No.4

2006年8月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Aug.,2006

文章编号:1003-207(2006)04-0040-06

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模型

王玉燕1,李帮义1,申亮2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2.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理论对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进一步对各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另外,给出了便于实际操作的协调方法。

关键词: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协调;博弈论;定价中图分类号:F224;O22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传统供应链是制造商根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材料、加工制造出成品,以商品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并且提供售后服务的系统。物料从供给方开始,沿着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向需求方移动。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长链。而逆向供应链(Re-verseSupplyChain,简称RSC)是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废旧产品进行分类、检测、拆解,直到最终处置或由制造商再利用的过程。逆向供应链涉及到企业生产与销售、产品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节约、废料包装物的重新利用、次品的改造、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等[1]。显然,逆向供应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有利于减少传统供应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由于逆向供应链在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出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对逆向供应链的研究。K.K.Pochampally与S.M.Gupta(2003)构建了基于三阶段程序设计的逆向供应链网络模型[2];A.I.Kokkinaki等(2002)研究了逆向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管理中的作用(3);MoritzFleischmanna等

收稿日期:2005-09-05;修订日期:2006-07-28

作者简介:王玉燕(1978-),女(汉族),山东禹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弈论与供应链管理.

(2002)提出了在随机性产品回收情况下再制造库存控制的一个基本模型[4]。在国内学者中,赵宜(2004)等针对传统供应链的局限性,提出对其战略层与运作层实施变革[S];达庆利等(2004)对逆向供应链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其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6];周根贵(2005)把遗传算法应用到逆向物流网络选址问题的研究中,丰富了逆向物流网络的研究方法[7]。

本文旨在运用博弈论研究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交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的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在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参与逆向供应链的相关实体之间的逆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协调问题,对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同时协调问题的研究所见不多。赵宜(2005)研究了逆向供应链中的回收物流库存控制问题,推导出最优生产和定货批量的EOQ模型[81;魏洁(2005)对生产者责任延伸(EPR)下的逆向物流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对需求函数为非线性条件下的不同回收模式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9];顾巧论(2005)构建了逆向供应链的博弈模型,但模型中采用的回收函数是指数形式,其理论依据值得商榷[10]。在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种趋势,即从单人优化模型转向博弈论的研究框架{11-17],但在逆向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上应用博弈理论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却不多见[18]。

下面本文将对一个非合作博弈模型和一个合作博弈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定价策略和协调机制。

2问题、假设与模型

模刑过论其干单一制造产和单一雪集商构成的

第4期王玉燕等: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