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docx
文件大小:40.3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19千字
文档摘要

?一、引言

印染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废水排放大户。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因此,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印染废水水质特点

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印染生产过程中的退浆、煮练、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序。其水质特点如下:

1.水量大:印染生产规模较大,导致废水排放量也较大。

2.色度高:含有大量的染料和助剂,使废水呈现出很深的颜色。

3.有机物含量高:包括染料、浆料、助剂等,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较高。

4.难生物降解:部分染料和助剂具有较强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

5.水质波动大:由于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变化,废水水质在不同时间段存在较大波动。

三、设计目标

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将印染废水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1.化学需氧量(COD):≤100mg/L

2.生化需氧量(BOD):≤20mg/L

3.悬浮物(SS):≤70mg/L

4.色度:≤30倍

5.pH值:6-9

四、处理工艺选择

综合考虑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本设计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

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粗大悬浮物、胶体物质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降低废水的色度和浊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和水解酸化。

1.格栅:设置粗格栅和细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纤维、布条等,防止堵塞后续处理设备。

2.调节池:由于印染废水水质波动大,调节池用于均衡废水的水量和水质,使后续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运行。调节池有效容积根据废水排放量和水质波动情况确定,一般为日排放量的1/4-1/3。

3.混凝沉淀:向调节后的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和细小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通过沉淀去除。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等,助凝剂有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淀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部分COD,去除率分别可达50%-70%和30%-50%。

4.水解酸化:水解酸化是一种介于厌氧和好氧之间的过渡工艺,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填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场所。水解酸化工艺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一般为20%-30%,BOD/COD比值可提高0.1-0.3。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印染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本设计采用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生物处理工艺。

1.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物于一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废水在滤池中由上向下流动,通过滤料表面的生物膜进行有机物的降解。滤料采用轻质陶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附着空间。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等优点,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0%-90%,BOD去除率可达80%-95%。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生物处理后残留的有机物、色度和悬浮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

1.混凝沉淀:与预处理阶段的混凝沉淀原理相同,向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去除残留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进一步降低废水的色度。

2.过滤:采用砂滤器对混凝沉淀后的废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杂质,使出水水质更加清澈。

3.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将过滤后的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柱,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色度,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可通过再生恢复其吸附性能。

五、主要处理设备选型

1.格栅:采用机械格栅,型号根据废水流量和格栅间隙要求确定,一般选用间隙为5-10mm的粗格栅和间隙为1-5mm的细格栅。

2.调节池: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池内设置搅拌装置,如潜水搅拌机,以保证废水水质均匀。

3.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型号根据废水处理量确定。配套加药装置,包括混凝剂溶解池、助凝剂溶解池和计量泵,用于投加混凝剂和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