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货检验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39.7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05千字
文档摘要

?一、目的

确保进入本公司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进货检验管理。

三、职责分工

1.采购部门

-负责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并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协助质量检验部门进行进货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2.质量检验部门

-制定进货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明确检验项目、方法、标准和抽样方案。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行进货检验,判定其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置,并跟踪处理结果。

-定期对进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相关部门反馈质量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3.仓库管理部门

-负责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接收、储存和发放管理。

-协助质量检验部门对进货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行检验,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对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办理入库手续,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并配合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处置。

4.使用部门

-及时向质量检验部门反馈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协助质量检验部门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四、进货检验流程

1.检验准备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采购合同等信息,制定进货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和抽样方案等。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计划,准备好所需的检验设备、量具、检测工具、检验记录表格等。

-采购部门提前通知供应商到货时间,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随货附带质量证明文件,如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报告、材质证明等。

2.到货接收

-仓库管理部门在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到货时,对照送货单、采购合同等核对货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是否一致。

-对货物的外观、包装等进行初步检查,如发现有破损、变形、受潮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

-在货物外包装上做好标识,注明到货日期、批次、供应商等信息,并将货物搬运至待检区存放。

3.进货检验

-质量检验人员按照进货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理化性能检验、功能检验等,具体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特性和质量要求确定。

-抽样检验时,应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抽样数量应满足检验的需要,确保能够代表整批货物的质量状况。

-检验人员应认真填写检验记录,详细记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信息。检验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并存档保存。

4.检验判定

-质量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对照检验标准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行判定。

-若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货物合格;若有任何一项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货物不合格。

-对于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注明不合格项目、不合格原因、判定结果等信息,并将通知单发送给采购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和相关使用部门。

5.不合格品处置

-采购部门接到不合格品通知单后,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退货、换货、补货等。

-仓库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不合格品应单独存放,并做好明显的标识,注明不合格品字样。

-质量检验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处置建议。处置建议包括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报废等,具体处置方式应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

-采购部门负责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确保供应商按照协商的方式进行处置。对退货的不合格品,采购部门应及时安排退货,并办理相关手续;对换货、补货的不合格品,采购部门应监督供应商及时提供合格的货物。

-仓库管理部门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对库存进行调整。对返工、返修后的合格品,经重新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对降级使用的产品,应做好标识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发放和使用;对报废的产品,应按照公司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