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轴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B.1目的与范围
B.1.1评价目的
通过调查船用轴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各项消耗与排放等数据,量化分析船用轴
的环境影响,并提出船用轴生态化改进方案,从而大幅提升船用轴的生态友好性,为产品绿色设计、工
艺技术改进、产品环境声明等提供数据支持。
B.1.2评价范围
B.1.2.1功能单位与基准流
在报告中应描述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产品物理形态、产品原料种类及含量、产品生产工艺等。
B.1.2.2系统边界
本文件界定的船用轴生命周期系统边界主要包括原辅料采购阶段、原辅料准备阶段、产品生产阶段、
后处理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阶段。
注1:原辅料采购阶段:主要包括钢锭等采购及其他辅料采购,获得原料及辅料。
注2:原辅料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备料、辅料配送等单元过程。
注3:产品生产阶段:主要包括以原料经过冶炼、锻造形成锻件。
注4:后处理阶段:主要包括热处理、精整等过程得到船用轴终端产品。
B.1.2.3取舍原则
船用轴生命周期各过程应按照附表C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
附表列出的数据条目使用的取舍原则如下:
a)所有能耗;
b)所有主要原料消耗;
c)重量小于产品重量1%的辅料消耗可忽略,但总忽略的重量不应超过产品重量的5%;
d)已有法规、标准、文件要求监测的大气、水体、土壤的各种排放均列出,如环保法规、行业环
境标准、环境监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e)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可忽略;
f)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房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
B.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B.2.1数据收集
B.2.1.1数据收集内容
船用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应根据产品包含的生产过程,从附表C中选择相关数据表进行数据的收集
和整理。主要包括现场数据的收集和背景数据的选择。
B.2.1.2现场数据收集
现场数据来自于参评企业及其主要原料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包含各单元过程的单位产品
的原料/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另一方面涵盖环保法规、行业标准、环境监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所要求监测的大气和水体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同样需要转换为单位产品对应的
排放量)。所有现场数据的来源和算法均应明确地说明。
B.2.1.3背景数据选择
能耗、资源和原辅料的上游生产过程数据(背景数据)应优先采用来自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如
上游原料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数据,尤其是重要的原辅料。如果上游供应商不能提供,则应采用铸
造行业背景数据库。如果仍未找到所需背景数据,可采用公开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数据库或文献数
据。所有背景数据来源均应明确地说明。
B.2.2建模与计算
产品生命周期各单元过程数据清单整理完成,应使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软件工具建立产品生命
周期模型,并计算分析。
B.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指标
基于本文件规定的上述数据收集范围,结合背景数据,可以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模型并计
算得到产品的各种资源环境评价指标结果。企业、第三方机构可考虑目标市场、客户、相关方的要求和
所关注的环境问题,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为支持中国节能减排约束性政策目标的实现,产品生命周期
评价报告应至少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能耗、水耗、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等清单结果,并提供
相应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评价指标,包括初级能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等。
B.4生命周期解释
B.4.1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质量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
a)模型完整性: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以及发生的各项消耗与排放,对照检查附表C所列单元过程和
清单数据表是否有缺失或多余的过程、消耗和排放。如有缺失或多余,可根据取舍规则进行增
删,并应明确陈述;
b)主要消耗与排放的准确性:对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结果(即所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贡献较
大的主要消耗与排放(例如>1%),应说明其算法与数据来源;
c)主要消耗的上游背景过程数据的匹配度:对于主要消耗而言,如果上游背景过程数据并非代表
原产地国家、相同生产技术、或并非近年数据,而是以其他国家、其他技术的数据作为替代,
应明确陈述;
d)根据上述质量评估方法发现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