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事件对业务的影响,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各类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3.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快速反应、最小影响、恢复优先的原则,确保在信息系统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做出重大决策。
2.技术支持小组
由信息技术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信息系统进行技术诊断、故障排除、数据恢复等技术支持工作。
3.业务协调小组
由受信息系统影响的业务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与技术支持小组沟通,协调业务处理,评估事件对业务的影响,提出业务恢复建议。
4.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提供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设备、场地等后勤保障支持。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建立信息系统监控机制,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性能指标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以防本地灾难。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制定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和维护计划,确保系统维护和操作的规范性。
2.预警机制
-技术支持小组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判断是否构成预警。
-对于可能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一般预警、重要预警和重大预警,并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预警后,启动相应的预警流程,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四、应急响应
1.事件报告
-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后,发现人员应立即向技术支持小组报告,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情况。
-技术支持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对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2.应急启动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召集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了解事件情况,做出应急处理决策。
-根据事件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处理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应急处理流程
-一般事件处理
-技术支持小组迅速对故障进行排查,尝试通过常规方法恢复系统运行。如在规定时间内(如1小时)恢复系统,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事件结束。
-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恢复,及时调整处理方案,继续进行故障排除。同时,业务协调小组评估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协助技术支持小组采取临时业务替代措施,确保业务正常开展。
-重要事件处理
-技术支持小组加大技术力量投入,进行深入故障排查和分析。及时与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外部技术支持机构联系,获取技术支持。
-业务协调小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制定详细的业务应急方案,尽量减少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后勤保障小组确保应急处理所需物资和设备及时到位。
-定期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应急策略。
-重大事件处理
-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协调各方资源,调配技术支持小组、业务协调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各方力量,全力进行应急处理。
-技术支持小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故障修复和数据恢复,同时做好数据备份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业务协调小组组织业务部门启动全面业务应急计划,如切换到备用业务系统、采用手工处理业务等方式,确保核心业务不受重大影响。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按照要求配合做好信息发布等工作。
五、应急资源保障
1.硬件资源
-配备必要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建立硬件设备备品备件库,储备关键硬件设备的备品备件,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更换。
2.软件资源
-拥有各类信息系统软件的正版授权,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升级,修复软件漏洞。
-备份信息系统软件安装程序和相关配置文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重新安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