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docx
文件大小:38.96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识别、评估和控制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等。

(三)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公司整体信息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信息系统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

2.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动态性原则: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随时间和环境变化,定期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4.保密性原则:评估过程中涉及的公司敏感信息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二、职责分工

(一)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方案。

2.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现场检查、数据收集、技术分析等。

3.汇总、分析评估结果,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4.跟踪风险处置情况,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二)系统使用部门

1.配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相关业务信息和数据。

2.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整改落实。

(三)信息技术部门

1.负责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分析,协助识别技术层面的安全风险。

2.提供技术支持,配合完成风险评估中的技术测试和验证工作。

3.对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修复和优化。

(四)管理层

1.审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报告。

2.决策重大安全风险的处置策略和资源调配。

三、风险评估流程

(一)评估准备

1.组建评估团队: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联合信息技术部门、系统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团队。

2.确定评估范围:明确需要评估的信息系统边界,包括系统所涉及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

3.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业务流程、安全策略、运维记录等资料。

(二)资产识别

1.资产分类:对信息系统中的资产进行分类,如硬件资产(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软件资产(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数据资产(业务数据、用户信息等)、人员资产(系统管理员、用户等)。

2.资产赋值:根据资产的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对资产进行赋值,确定资产价值。

(三)威胁识别

1.威胁来源分析:考虑外部威胁(如网络攻击、恶意软件、自然灾害等)和内部威胁(如误操作、内部人员违规等)。

2.威胁列表编制:识别出可能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的各种威胁,并进行详细描述。

(四)脆弱性识别

1.技术脆弱性检查: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安全配置检查等技术手段,查找信息系统存在的技术脆弱性,如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弱口令等。

2.管理脆弱性评估: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流程、人员操作等方面存在的管理脆弱性,如权限管理不严格、应急响应流程不完善等。

(五)风险分析

1.风险计算:根据资产价值、威胁发生可能性和脆弱性严重程度,采用适当的风险计算方法(如矩阵法等)计算风险值。

2.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值大小,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六)风险处置

1.制定处置策略: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置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等。

2.实施处置措施: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处置策略实施具体的处置措施,如修复安全漏洞、加强安全防护、完善管理制度等。

(七)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

1.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

2.效果评估:对风险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验证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持续改进:根据风险监控和效果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四、风险评估方法

(一)定性评估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向相关人员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威胁认知、脆弱性情况等,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进行定性评估。

2.人员访谈法:与信息系统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他们对安全风险的看法和意见,辅助定性评估。

(二)定量评估方法

1.基于漏洞的风险评估方法: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发现信息系统中的漏洞,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利用可能性等因素计算风险值。

2.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安全风险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等步骤确定风险等级。

(三)综合评估方法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