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部门、车间、班组及员工。
3.安全生产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职责
1.安全生产委员会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职责:全面领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2.安全管理部门
-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职责: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安全措施落实等。
3.各部门负责人
-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职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工作。
4.员工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职责: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入职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即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定期培训
-企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安全生产培训。
-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安全新技术、新法规、季节性安全知识等。
3.专项培训
-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
4.培训记录
-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情况等。
四、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1.日常检查
-安全管理部门每天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备设施运行、安全防护装置、作业现场环境等。
-各部门、班组每天进行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2.定期检查
-企业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设施完好情况等。
3.专项检查
-根据季节特点、节假日等,开展专项安全生产检查。
-如夏季防暑降温检查、冬季防寒保暖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等。
4.隐患排查治理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隐患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
-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整改完成后,要进行复查,确保隐患消除。
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设备设施购置
-购置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要求。
-设备设施到货后,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设备设施安装与调试
-设备设施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3.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建立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周期、内容、责任人等。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设施完好。
4.设备设施检查与检测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5.设备设施报废
-对达到报废标准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设施,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报废设备设施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六、作业安全管理
1.作业许可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
-作业许可证要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安全措施等。
2.安全措施
-危险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经审批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