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题库(第五部分).docx
文件大小:236.03 KB
总页数:24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14.71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专职消防队伍题库(第五部分)

B.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化服

C.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D.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这道题考查硝酸铵泄漏的应急处置知识。隔离污染区能控制危害范围,戴防尘口罩和穿防化服可防护自身。严禁接触破裂容器和泄漏物保障安全,切断泄漏源并防止水进入能减少危害。这些措施综合应对硝酸铵泄漏。水进入包装容器可能引发危险,所以勿使水进入。

2352.硫酸泄漏事故救援现场进行倒罐处置时应避免与()接触。

A.还原剂

B.酸类

C.碱类

D.碱金属

正确答案:AC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硫酸泄漏事故救援时的化学知识。硫酸是强酸,与碱类、碱金属反应剧烈,可能引发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同时,与某些还原剂接触也可能导致剧烈反应。因此,在倒罐处置时应避免与这些物质接触。酸类与硫酸性质相似,不会引发额外危险,所以不是需要避免的。

2353.硫酸泄漏事故现场可用()处置。

A.干粉

B.水

C.二氧化碳

D.砂土

正确答案:ACD

解析:处理硫酸泄漏,关键在于中和或隔绝。干粉能覆盖并中和硫酸,减少腐蚀;砂土能隔绝硫酸,防止扩散;二氧化碳气体可稀释硫酸蒸汽,降低危害。而水与硫酸混合会放热,加重腐蚀,不适合直接处置。因此,选择能中和、隔绝或稀释的物质是关键。

2354.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是()。

A.考虑热辐射的作用

B.考虑灭火作战实际需要

C.考虑节约用地

D.考虑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

E.考虑飞火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E

解析:这道题考查确定防火间距的原则。热辐射作用大,间距要保障;灭火作战需空间,间距得合理;节约用地也得考虑,平衡安全与资源。建筑物内消防设施并非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飞火影响通常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2355.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包括:()。

A.自然灾害

B.经济危机

C.事故灾难

D.公共卫生事件

E.社会安全事件

正确答案:ACDE

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其中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特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灾难则是指在生产、交通等领域发生的意外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公共卫生安全,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则包括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威胁社会稳定的事件。因此,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正确答案是ACDE。

2356.突发事件的威胁性指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具有公共危害性。

A.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社会秩序

C.公共安全

D.环境安全

正确答案:ABC

解析:突发事件的威胁性主要体现在其可能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以及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这些事件通常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措施。A选项正确,因为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常常直接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B选项正确,因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任何威胁到社会秩序的事件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C选项也正确,公共安全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但不限于生命财产安全,它更多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全状况。D选项虽然环境安全也是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方面之一,但在讨论威胁性时,通常更侧重于直接和明显的社会和公众影响,因此在这个问题的上下文中,D选项不是最主要的表现方面。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2357.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A.先人员后财产

B.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

C.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

D.救捞财物

正确答案:ABC

解析:在突然遭到洪水袭击的紧急情况下,确保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根据安全转移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因此应先转移他们,再转移其他人员,这体现了“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的原则。同时,在紧急撤离时,切不可因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延误避灾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安全转移的基本准则。而选项D“救捞财物”则与这些原则相悖,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救捞财物可能会贻误避灾时机,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2358.窒息性气体包括:硫化氢、()及氰化物气体等。

A.光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E.双光气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窒息性气体的识别。窒息性气体指的是可能导致机体缺氧的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物气体都是典型的窒息性气体。光气和双光气也具有毒性,能导致窒息。氮气虽为空气主要成分,但在高浓度下也能导致窒息。二氧化碳在高浓度时同样可使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