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事故,各部门、各岗位应迅速响应,协同配合,有效应对。
4.科学处置,规范有序:遵循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实验室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综合管理部门。
(二)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全面负责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和决策。
-组织制定、修订和完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应急预案。
-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总指挥
-负责下达应急处置指令,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及时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3.成员
-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各自部门的应急响应和救援任务。
-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
4.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文件起草、信息收集与传递、会议组织等。
-协调各应急救援小组的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负责与外部相关部门的联络和沟通。
-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改进意见。
三、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分类
(一)危险化学品的识别
实验室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有害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等。具体品种和数量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确定。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1.易燃易爆化学品:如酒精、乙醚、丙酮、氢气、乙炔等,这类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遇明火、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2.有毒有害化学品:如氯气、氨气、硫化氢、苯、汞等,这类化学品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吸入、接触或误食后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腐蚀性化学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这类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能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严重灼伤。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采购、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
-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人员培训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危害及应急处置方法。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储存管理
-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类别,设置专门的储存场所,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安全措施。
-危险化学品应分类存放,严禁混存,并保持通风良好。
-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
4.使用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
-操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与明火、高温、氧化剂等接触。
5.废弃处置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严禁随意丢弃。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确保处置过程安全、环保。
(二)预警机制
1.监测与预警
-建立危险化学品监测系统,对储存、使用场所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