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控装配线箱梁预制施工质量控制规程》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2025年2月
目录
一、目的意义1
二、任务来源1
三、编制过程3
四、起草单位及人员信息7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确定依据7
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13
七、标准的推广实施13
一、目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箱梁智能预制装配线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施工
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标准化和规范化
的问题。为了确保新技术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施工过程
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施工行为。因
此,《智能数控装配线箱梁预制施工质量控制规程》的编制,是对技术进步
和标准化需求的积极响应。
箱梁作为桥梁工程中的重要构件,其施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工
程的进展和成本。传统的施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施工周期长、能耗高、
对交通影响大等。而箱梁智能预制装配线施工方式以其高效、环保、质量可
控等优势,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本标准,
不仅是为了满足工程质量控制需求,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长期以来,后张法预制箱梁在施工质量方面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
生产效率问题。由于预制场的面积有限,施工台座布设数量受到限制,
存在由于台座周转受到限制的现象;场地规划不合理,各功能区分配不科学,
一方面浪费空间,一方面有显得拥挤。
质量问题。如现场加工安装钢筋,尺寸控制不严格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
合格率偏低;由于拆模时间控制不严,内模质量不佳导致脱模时引起箱内混
凝土破损。内外侧模加工安装不精细和边角振捣不密实产生漏浆;混凝土材
1
料配比控制不严,附着式振捣器安设不合理,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工艺欠缺等
导致混凝土外观颜色差,气孔;顶面混凝土高程控制不准,下料数量不准确,
施工不精细导致梁顶面平整度差;模板拼缝不严引起漏浆、错台;张拉力不
足,孔道压浆不密实等张拉压浆质量隐患;养生跟不上导致养生质量差。
智能化推广问题。预制梁施工大量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不高,严
重影响了创新应用。
安全与环保问题。预制场流水施工设计不合理,常出现材料堆放混乱、
工作交叉点多、机械设备安全等问题。
管理水平问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在我国各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管理
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预制场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管理以
提高效率。
本标准的编制目的和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规范施工行为。通过明确箱梁智能预制装配线施工的场地布局、施工设
备和系统、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内容,为施工单位提供统一的施工标
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提升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及时发
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箱梁预制装配线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和相关标准。
推动技术创新。鼓励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施工
效率和质量,推动箱梁智能预制装配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保障工程安全。规范的施工行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施工
2
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率,保障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动产业升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
质量发展,提升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桥梁工程的建设水平。
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环保措施和资源节约,有助于降低施工过
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建筑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
也为其他行业树立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任务来源
2024819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