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算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962.66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17万字
文档摘要

目录

一、工作简况1

二、标准编制原则4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5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5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12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14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5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15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5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6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8月1日发出的《关于

下达2024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批准由成都理工大学牵头起草地方标准《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

算技术规范》。

(二)制定背景

四川省高寒草地面积广袤,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系统类

型,对维系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

是治理和恢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关键举措,对提升区域碳汇增量具

有重要意义。高寒草地固碳潜力巨大,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核算高

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增量。按照《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

方案》《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总体部署,迫切需要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因此,急需结合高寒地区特

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敏感而脆弱生态环境及高寒草地碳库特征

等实情情况,制订适合高寒草地碳汇核算技术规范。

(三)起草过程

1

本文件由成都理工大学牵头,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

核地质调查研究所、天府永兴实验室等联合实施完成,采用“统一

管理、分级实施、综合汇总”的基本管理程序,组建联合项目组,

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以便分清职责和管理权限,各司其职,相互

配合,协作努力,形成合力,高质量、高效率实现项目目标任务。

1.本文件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24年1月—2024年7月

主要开展资料收集和前期研究,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文件、各类技术规范、论文论著、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和其他基础

数据等资料。对已有资料整理分析,比对现有碳汇核算相关标准,

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开展系统调研,为标准的下一步起草工作奠

定基础。

(2)起草阶段:2024年8月—2025年2月

2024年8月-2024年11月,在规范前期研究基础上,充分借

鉴以往的生态修复后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原碳汇提升效应研究成果,

初步建立了一套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算技术规范体系。经过多

次组织专家对规范体系初稿进行研究讨论,并根据各单位反馈的意

见和建议,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初稿。

根据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提升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融合高原特

色),结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导向,确定本文件的适用范围、

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起草大纲和主要内容。

2024年11月-2025年1月,经过多次研讨、咨询,合理设计

了技术规范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对《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算技

2

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完善,初步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由八部分内容构成:前

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原则、生态修复碳

汇核算流程、编写技术报告以及附录。

2025年1月-2025年2月,组织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

根据研讨意见对技术规范内容进行全面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及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阶段:

对相关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等进行意见征求,根据意见建议完

善修改并提交审查。

(5)报批及发布阶段:

做好前期技术支撑,协助主管部门完成本技术规范的报批和最

终发布。

2.技术途径(方法)

本文件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以确保科学性和实际

操作性。

(1)文献综述与调研:首先,进行广泛的文献综述,了解国

内外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算的最新进展、成功案例和技术应

用,为标准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2)生态修复环境评估: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对高寒

草地生态修复碳汇核算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其生态修复程度

和潜在影响,为标准研究提供定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