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协作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具有灾害隐蔽性强、火势蔓延纵深快、救援空间跨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救援行动涉及多部门、多力量以及公众的协同配合,对救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内相关部门单位现有相关规范标准,从企业的日常管理、救援力量的救援技术措施及运用方面进行了规定,但并未对各方力量在参与应对地铁火灾事故处置行动中的协同保障进行要求,造成各方队伍在专业救援力量配置不统一、联勤联动不一致、职责分工不清晰等问题频发,导致救援组织指挥缺乏高效统筹,无法形成分工负责救援的合力,严重影响了作战效能的提升,故急需编制本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完善各方力量组织协作处置效能。
二、任务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国家和地方消防安全规定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要求和标准,四川消防救援总队在充分汲取现有的规范标准,结合我省实际,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西南交通大
-2-
学、中车眉山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依托2023年四川省重点研发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应急救援保障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已形成针对在救援准备、现场处置、行动结束阶段的工作准则和协作要求等成果,为标准的编制打下基础。
三、编制过程
2023年05月开展调研工作,收集国内外轨道交通火灾扑救案例和相关标准。调研现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消防设施和救援能力。了解地方消防法规和政策要求。
2024年02月,根据收集调研材料,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决定起草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协作技术相关规范编写的决定,确定编制规范的目标和适用范围。
2024年03月,由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战训处负责,设定编制工作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2024年06月,正式确立名称为《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协作技术规范》
2024年08月,组建编制团队,成立由四川省消防总队、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专家等单位组成的编制小组开始编制工作。
-3-
2024年12月,完成最终的规范文本的送审稿,包括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表等。
四、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立
本规范主要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协作、救援准备、现场处置和后期处置共计7个章节组成。
1.适用范围
规定了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救援的各相关处置力量协同配合工作准则及要求。
2.规范性使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的内容通过文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对规范中涉及的重要术语和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例运营控制中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等。
4.组织协作
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牵头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灭火与应急救援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处置原则,明确了重点部门的具体的协作分工。
5救援准备、现场处置、后期处理
-4-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参与处置力量的职责分工,从救援准备、现场处置、后期处理3个环节来规范涉及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导。
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突发火灾事故管理规定
-GB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5049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T5083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础术语标准
-GB5129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
-GB/T40484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
-GB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5502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
六、实施推广建议
本规范规定了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为应对城市
-5-
轨道交通火灾事故救援行动的协同配合工作准则及要求,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扑救行动决策指挥运用的参考依据。